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

A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Identity

纸书售价: 62.4 纸书定价:¥78.0 电子书售价: 7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绪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意义
四 研究创新
五 研究方法与思路
六 研究主要内容
第一章 认同与国家认同理论概述
第一节 认同理论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国家认同理论
一 国家认同的概念界定
二 国家认同的内在诉求
三 国家认同与相关概念辨析
第三节 国家认同的功能
一 导向功能
二 激励功能
三 规范功能
第四节 国家认同的特征
一 认同的主体性
二 内容的层次性
三 过程的实践性
第二章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在机理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涵
一 祖国认同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第二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在机理
一 国家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建构
二 大学生国家认同意识的自我建构
三 国家认同形成机制
第三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影响因素
一 政治因素
二 经济因素
三 社会因素
四 文化因素
五 民族心理因素
六 地理因素
七 历史因素
八 国际因素
第三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1949—1977年)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经历了“初建—曲折发展—混乱”的状态
二 改革开放前大学生国家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探析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1978—1990年)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由冷转热,逐步提高,再由热转冷”
二 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大学生国家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探析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1991—1999年)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由疏离到逐渐增强
二 大学生国家认同逐步增强的原因探析
第四节 21世纪以来大学生国家认同状况(2000年至今)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趋向理性化
二 大学生国家认同理性化形成的原因素探析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国家认同演进规律
一 螺旋式发展规律
二 主客体相适应规律
三 同一性规律
第四章 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实证研究
第一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问卷初步探索
一 初测问卷的编制
二 样本情况
三 初测结果及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二节 大学生国家认同正式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一 调查情况
二 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实证分析
一 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调查对象与调查样本
二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三 基本结论
第四节 全国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差异性分析
一 性别差异
二 学生干部经历差异
三 专业性质的差异
四 政治面貌差异
五 地域来源的差异
六 大学性质的差异
七 不同年级差异
第五章 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国际经验鉴戒
第一节 世界大国及亚洲发达国家国家认同教育特点
一 加强顶层设计,凸显政府权威
二 注重价值引领,强化爱国教育
三 丰富实践形式,增强责任意识
第二节 世界大国和亚洲发达国家国家认同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一 强化领导,巩固政府在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 中西融合,博采东西方优秀文化成果
三 知行合一,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
四 居安思危,加强忧患意识教育
五 三位一体,把国家认同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
第六章 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实策略
第一节 实力立国: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物质基础
一 强国是实力立国的坚实基础
二 富民是实力立国的根本目标
三 共进是富民强国的理性追求
第二节 民主政治: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制度保障
一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征
二 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三 切实提升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四 妥善处理人民与政府、党和政府、党和人民的关系
第三节 文化自信: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精神支撑
一 弘扬传统文化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力量之源
二 强化主流文化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精神之核
三 正视西方文化是大学生国家认同的自信之显
第四节 素质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培育的关键环节
一 拓宽国际视野,强化国家意识
二 凸显主体地位,提升人文精神
三 促进理性认知,外化实践认同
四 加强网络自律,践行网络道德
参考文献
附录1 正式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