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 > 社内动态>社内动态详情

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哲学创新——第三届中国哲学家论坛在仙居举行

发布日期:2021-06-24 15:45



2021年6月20日—21日,第三届中国哲学家论坛在仙居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大学哲学系主办,中共仙居县委、仙居县人民政府承办。全国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王伟光作了主旨发言。浙江省政协副主席陈铁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赵剑英,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蒋冰风,县委书记颜海荣分别致辞。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浙江文史馆馆长王永昌出席并发言,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李火林,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范钧,台州市社科联主席陈文献,仙居县县长王斌达等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20名哲学名家、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主持会议。


王伟光表示,仙居自然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哲学家交流和碰撞哲学火花的好地方。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直以来都作为我们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根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取得伟大成就。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根本经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精神。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人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看家本领。希望大家以此次论坛为载体,淬炼思想的火花,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贡献力量和智慧。


陈铁雄表示,仙居是浙江省32个革命老区县,在此举办中国哲学家论坛,探讨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哲学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意义重大。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行的重要保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思想源泉。浙江省在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都需要理论创新予以支持。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探讨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哲学创新的相互关系,为浙江发展提供更多可学可用的哲学智慧,更好指导社会实践,为各项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赵剑英在致辞中表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召开第三届中国哲学家论坛,从哲学视角畅谈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意义重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取得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说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胜利。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努力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以唯物辩证法为核心的思维方式,不断推动哲学创新,同时,知识界、哲学界自身的创新发展也推动着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在实践和理论互动中推动哲学创新,建构和发展体现中国社会实际和中国文化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为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哲学智慧和理论支撑,是当今中国哲学界肩负的重大使命。


蒋冰风表示,当前,台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为战略牵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台州经验,奉献台州力量。此次在台州仙居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哲学家论坛,共同探讨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哲学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我们揭示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平台和支撑。众多哲学大家云集在仙乡大地,碰撞更绚丽的思想火花,创造更丰富的哲学智慧,必将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产生新的意义,为台州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更多的新思想、新理念。


颜海荣代表承办方对出席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说,面向“十四五”,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深入推进,浙江省委省政府对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的陆续出台,金台铁路、杭温高铁即将相继通车,仙居正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这一关键时期,仙居既需要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更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的“六大思维”,谋划仙居未来的发展。殷切期盼大家能积极为仙居发展出谋划策、献智献力,以思想之花,启迪仙居的发展之花;以哲学之光,照亮仙居的未来之路;以本届中国哲学家论坛为契机,让仙居成为一片热爱哲学、运用哲学、发展哲学的热土。


会上,专家们围绕“百年中国共产党与哲学创新”主题,相互启发,激荡思想,从不同视角探讨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与哲学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伟大历史进程。



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智慧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如何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哲学智慧,是哲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会专家就此论题进行了深入讨论。赵剑英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运用的哲学智慧主要概括为: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价值观,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自我革命;重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正确处理人民群众决定作用与历史人物特殊作用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有一个坚强领导核心;坚持和运用唯物辩证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等。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从建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深入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等创新性概念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苏州大学任平教授认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最大经验就是,找到了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超越西方资本逻辑,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现代性道路。唯物史观的“西欧逻辑”或“苏联逻辑”都不能解决中国的现代性问题,中国共产党只有建构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才能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北京师范大学韩震教授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中国必须成为一个强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强大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王永昌从哲学视角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从大革命失败中走出来,化危局为新局的重要启示,即要坚持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始终坚持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要把握历史发展的民族性,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掌握历史发展的主动性,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主动权。中国人民大学郝立新教授指出,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在品质的科学把握,对中国国情和社会实践发展要求的正确认识,以及自觉地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的主体即中国共产党人和接受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促成和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南京大学唐正东教授从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对唯物史观中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谈了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他认为,中国的脱贫攻坚战是对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彰显,从而是对唯物史观和反贫困思想的制度基础的凸显和变化;通过强调大的产业扶贫思路,深化和拓展了唯物史观反贫困思想在生产方式维度上的理论观点;通过实施“五个一批”的精准脱贫工程,把唯物史观在反贫困的多种路径问题上的理解水平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通过回顾“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之间的历史,分析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从思想理论发展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起点。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以理想主义为理论框架分析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立中国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历程。他认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在从中国实际出发、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告别了形而上学的旧理想主义,建构了一种能够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理想主义。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百年来,哲学是如何指导实践的,如何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专家们深入探讨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大学丰子义教授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了中国百年发展实践与哲学方法论创新之间的关系。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来自真理的力量,来自价值的力量。而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科学的方法论。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方法论的转变,需要形成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独特的理念形式、形成独特的智慧等中间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郭湛教授认为,回顾百年来世界和中国的历史,我们迫切需要对我们所处历史时期进行深刻的哲学反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建立在历史、现实和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包括世界历史理论等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认为中国的崛起将形成一个既具有社会主义特点又继承中华传统文明的新型文明,将打破以资本主义为特征的西方文明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这一发展阶段代表着人类从资本主义文明向社会主义乃至未来的共产主义文明转变的历史大势。在世界历史这一“过渡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念、道路、制度上都符合和彰显了这一历史特征,如混合所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吉林大学邴正教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从中国现代化的世界视野、中国社会结构的特殊性、中国现代化的世界视野启示等角度探讨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



建构当代中国哲学形态


如何总结当代中国哲学取得的成果,以我们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基础推动哲学创新,建构中国自己的哲学理论,是当今中国哲学发展的核心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认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理念创新和哲学观念变革,突出地和集中地表现为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重新阐释人与世界的关系,赋予实践、矛盾、规律、真理、价值、历史、文明等一系列哲学基本范畴以新的思想内涵、时代内涵和文明内涵,这不仅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建构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哲学体系敞开了广阔的、开放的理论空间,而且为哲学的未来发展和人类文明形态变革开拓了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哲学道路。中国政法大学李德顺教授指出,百年来,中国哲学发展是取得很多成就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总结和提炼,把成果拾到篮子里。比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等,价值论哲学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和迫切的实践需求。但改革开放前,价值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是缺位的,改革开放后,价值哲学得到深入发展,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和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华中科技大学欧阳康教授认为,百年来,在党所领导的百年伟业中,哲学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他通过回顾百年来哲学引领中国共产党百年伟业的历史过程,指出,百年来当代中国哲学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关注实践的发展,深刻把握理论的内在逻辑,关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不断推进哲学形态创新;注重理论与方法的运用等,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主要经验。



会上,仙居县委县政府为与会专家颁发了哲学社会科学智库专家聘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