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呼伦贝尔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研究报告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呼伦贝尔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第一节 综合试验区建设范围及概况
第二节 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性
一 巩固“东北亚水塔”涵养功能和确保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
二 构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需求
三 践行蒙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四 实现北方生态功能区产业转型和满足民生改善的现实需求
第三节 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紧迫性与面临的挑战
一 生态系统局部恶化、生态服务功能减弱趋势加剧
二 草原垦殖和采矿严重危及综合试验区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 能源、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污染依然严重
四 林区产业结构极其单一、林区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第二章 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生态基础条件
第一节 建设的生态条件与基础
一 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生物多样性独特丰富
(一)河流湖泊水系密布、湿地众多
(二)土壤基质差异明显,支撑着多样的陆地植被系统
(三)森林覆盖率较高,林相结构复杂
(四)草原秀美,生物生产力高
(五)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国家生物多样性保育的关键地区之一
二 独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是区域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试验区建设的人文基础
三 众多自然保护区是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生态基础
第二节 影响因素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影响因素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森林草原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性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草原畜牧业与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之间的矛盾
(三)自然保护区仍然面临社会经济发展的威胁
(四)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之间的矛盾
(五)产业结构单一、布局不科学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滞后与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之间的矛盾
(七)环境保护、生态监管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八)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建设较弱
第三章 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第一节 总体指导思想与依据
一 总体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建设依据
第二节 战略定位
一 国际层面
二 国内层面
(一)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和安全稳定屏障
(二)国家北方草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三)国家民族地区全面小康建设和精准扶贫示范区
第三节 战略思路
第四节 总体目标与重点任务
一 总体目标
二 重点任务
(一)划定生态红线,并对其进行分类、分级与分区管理
(二)发展生态产业,加快生态示范基地与生态园区建设
(三)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乡镇、生态乡村与民俗生态社区
(四)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重点工程
第四章 生态红线划分与生态屏障建设
第一节 划定生态红线
一 生态红线划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二 生态红线划定的基本思路与总体方案
(一)一般技术流程
(二)基本思路
(三)总体方案
三 生态红线的分类管理
(一)森林、草原与湿地三者结合的生态红线区
(二)草原与湿地结合的生态红线区
(三)森林生态红线区
(四)湿地生态红线区
(五)草原生态红线区
四 生态红线的分级管理
(一)一级管控区
(二)二级管控区
第二节 综合试验区分区管制
一 严格保护区
(一)位置与范围
(二)管制目标、内容与重点
二 控制性保护利用区
(一)位置与范围
(二)管制目标、内容与重点
三 引导性开发建设区
(一)位置与范围
(二)管制目标、内容与重点
第三节 综合试验区生态功能区识别
一 森林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一)位置与范围
(二)主要生态问题与建设方向
二 草原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
(一)位置与范围
(二)主要问题与建设方向
三 农田生态功能区
(一)位置与范围
(二)主要问题与建设方向
第五章 生态产业发展与生态园区建设
第一节 生态农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一 生态农牧业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具备人口少、空气好、土壤净、污染小的优越环境条件
(二)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原、动物等农牧业发展资源
(三)绿色生态农畜产品生产数量稳步增长
(四)绿色生态农畜产品科技水平显著提升
(五)绿色生态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整体推进
二 生态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水平不高
(二)生态农牧业基础设施十分薄弱
(三)生态农牧业资金十分有限
(四)牧区草畜、人畜矛盾越来越凸显
(五)农牧业个别发展方式忽视自然生态规律
三 生态农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四 生态农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
(一)加快推进农牧林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速生态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
(三)加大生态农牧业科技普及力度
(四)加强生态农牧业龙头企业培育
(五)完善农牧业防灾减灾应急体系
(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
五 生态农牧业布局与示范基地建设
(一)生态农牧业发展区
(二)生态农牧业示范基地
第二节 生态工业发展思路与园区重点
一 生态工业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水、煤和有色金属资源组合优势好
(二)具有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要求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初见成效
(四)区域产业发展形成初步基础
二 生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方式落后制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面临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发展步伐的双重挑战
(三)资源型产业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四)工业园区的空间整合难度大
三 生态工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四 生态工业发展重点与方向
(一)构建循环工业体系,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二)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
(三)支持综合试验区的特色产业发展
(四)加强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和节能降耗减排
(五)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
五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第三节 生态旅游与健康休闲产业发展重点
一 生态旅游与健康休闲产业发展优势与条件
(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
(二)人文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机融合
(三)是优良的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胜地
(四)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五)悠久历史与多民族文化风情
二 生态旅游与健康休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旅游缺乏科学有效的统一规划
(二)生态旅游资源分散增加较大交通成本
(三)冬季寒冷漫长影响旅游活动
(四)生态旅游的基础服务能力不高
(五)生态旅游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
三 生态旅游与健康休闲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四 生态旅游与健康休闲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
(一)提升全域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能力
(二)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深度体验游
(三)突破发展冬季冰雪与民族文化组合旅游
(四)强化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
(五)突破旅游交通瓶颈
(六)精心设计生态旅游精品线路
五 生态旅游与健康休闲产业基地建设
(一)将综合试验区整体建设成为草原文化和生态旅游基地
(二)将呼伦贝尔市建成原生态、多民俗、国际性的旅游基地
(三)将兴安盟建成草原文化和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基地
(四)将通辽建成独具科尔沁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
(五)将赤峰建成中国草原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六)将锡林郭勒建成草原生态与蒙古民族交融的旅游目的地
六 牧游合一的生态牧场建设
(一)建立和推广牧游合一的旅游循环经济新模式
(二)建设“草原牧歌”西部牧业主题休闲与乡村旅游区
(三)大力推广“牧人之家”乡村旅游点
第四节 生态能源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
一 生态能源产业发展优势与条件
(一)草原风力资源储量丰富
(二)夏季太阳能资源稳定充足
(三)水力资源蕴藏较为丰富
(四)生物质能源产业优势突出
(五)具备发展清洁火电的优势
二 生态能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风电弃风问题突出
(二)太阳能出现产能过剩问题
(三)生物质能科技研发不足
三 生态能源产业发展思路与目标
四 生态能源产业发展重点与方向
(一)加强能源输出的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
(三)加大生态能源产业的科技研发投入力度
(四)积极拓展生态能源产业融资渠道
(五)大力发展水力发电项目
五 生态能源产业基地建设
第六章 生态文化发展与生态乡镇建设
第一节 按照生态市建设目标,建设一批生态乡镇
一 生态乡镇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生态乡镇建设基本情况
(二)当前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生态乡镇建设的基本思路
(四)生态乡镇建设的目标
(五)生态乡镇的建设措施
(六)生态乡镇建设的保障措施
二 生态乡镇建设模式与重点
(一)生态乡镇建设模式
(二)生态乡镇建设重点
第二节 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建设一批美丽生态乡村
一 美丽乡村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当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二)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思路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四)美丽乡村的建设措施
(五)美丽乡村建设的保障措施
二 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与重点
(一)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
(二)美丽乡村的建设重点
第三节 弘扬民俗生态文化,建设一批民俗生态社区/部落/聚落
一 民俗文化名村建设
二 民俗生态社区建设
(一)生态社区建设原则
(二)民俗生态社区建设方案
第七章 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点工程及实施路径
第一节 生态保护的战略工程重点与实施路径
一 大兴安岭林区大江源头水涵养保护工程与实施路径
(一)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不断扩大林地面积
(二)实施水源林建设工程,提高林区水源涵养能力
(三)制定林业减伐政策,调整林业产业结构
(四)实施森林培育工程,科学建设林区生态
二 呼伦贝尔大草原退牧还草生态保护工程与实施路径
(一)实施基本草原制度,加大禁牧、休牧力度
(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促进草业持续发展
(三)加大草原奖补力度,完善相关保护制度
(四)建立草原生态科研基地,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五)健全防灾抗灾体系,有效防治草原虫害
三 城镇周边生态湿地保护工程与实施路径
(一)实施水量保护工程,保障湿地用水比例
(二)实施湿地控污工程,提高江河源头水质
(三)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力度
(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促进植被快速恢复
(五)实施湿地开发示范工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四 沙地生态恢复工程与实施路径
(一)主攻“五点、三带、两区”沙地,建立草原沙化监测系统
(二)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因地制宜采取绿化措施
(三)强化林草保护工作,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五 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与实施路径
(一)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申请工作
(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
(三)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
第二节 生态建设的重点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 基本农田保护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工程
(二)基本农田保护工程的推进措施
二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工程
(二)生态园区建设工程的推进措施
三 牧游一体化的生态牧场建设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牧游一体化的生态牧场建设工程
(二)牧游一体化的生态牧场建设工程推进措施
四 民俗生态村建设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民俗生态村建设工程
(二)民俗生态村建设工程推进措施
五 绿色矿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绿色矿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
(二)绿色矿区建设与生态环境修复工程推进措施
六 生态移民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二)生态移民工程推进措施
七 精准扶贫工程与推进措施
(一)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二)精准扶贫工程推进措施
第八章 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保障措施
一 组织机构保障
二 机制创新保障
(一)绿色经济转型机制建设
(二)空间分类管理机制建设
(三)国际“大通关”协作机制建设
(四)生态补偿机制建设
三 财政金融保障
(一)国有林区
(二)农牧区
四 基础设施保障
(一)林区基础设施建设
(二)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五)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六)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将呼伦贝尔生态综合保护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 实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打造生态文明绿色转型中国样板
三 积极承担国家减碳责任,开展煤炭储备和生态保护二元补偿试验
四 落实国家自由贸易区战略,启动呼伦贝尔自由贸易区建设工程
五 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选择典型区开展国家公园体制先行试点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