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

纸书售价: 118.4 纸书定价:¥148.0 电子书售价: 5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第一部 关于基督教真理的客观问题
第一章 历史的考察
§1 圣经
§2 教会
§3 数百年来对基督教真理的证明
第二章 思辨的考察
第二部 主体问题,主体与基督教真理的关系,或成为基督教徒
第一册 关于莱辛
第一章 致谢莱辛
第二章 莱辛可能或真正提出的命题
1.主体性的生存思想家意识到了沟通的辩证法
2.在与真理的生存关系之中,生存性的主体思想家既否定又肯定,他所拥有的喜剧性与他本质上拥有的情致同样多,他持续地处于生成进程之中,也就是说,在奋斗中
3.这一点和下一点的讨论对象可以更为确定地追溯到莱辛,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可以直接引用他的陈述,但仍不带任何直接的确定性,因为莱辛不是在教训人,而是在主体的意义上避闪人,他不愿强迫任何人因他的缘故而接受什么,不愿帮助他人获得与原创者的直接的连续关系。也许莱辛本人已经认识到,诸如此类的事情是不能被直接阐明的;至少莱辛的做法可以做如是解释,而且或许这种解释是正确的,或许
4.莱辛说:“假如上帝把全部真理握于他的右手,而把向着真理的唯一的不懈努力置于左手,即使附加说,我将永远犯错。他对我说:选择吧!我会谦卑地拜倒在他的左手边并且说:在天的父啊,给我吧!纯粹的真理只为你而在!”(参《莱辛全集》第5卷,第100页)(94)
第二册 主体问题,或主体性应当如何构成才能使难题向主体开显
第一章 成为主体
第二章 主体性真理,内心性;真理即主体性
附录 当代丹麦文学之努力一瞥
第三章 现实的主体性;伦理的主体性;主体思想家
§1 生存的意义;现实性
§2 可能性高于现实性;现实性高于可能性;诗的理想和理智理想;伦理理想
§3 主体性之具体环节在生存主体身上的同时共在性;作为思辨进程对立面的同时共在性
§4 主体思想家;他的任务;他的形式,即他的风格
第四章《哲学片断》的问题:永恒福祉何以能建立在历史知识之上?
第一部分 以《哲学片断》的方案为目标
§1 以异教思想为出发点及其原因
§2 在有可能调和基督教与思辨思想之前,就何谓基督教保持初步的一致意见的重要性;这种一致意见的缺失对调和有利,尽管它的缺失使调和成为幻象;一致意见的介入阻止了调和的出现
§3 《哲学片断》的问题作为导论性问题,不是针对基督教,而是针对成为基督教徒
第二部分 问题本身
个体的永恒福祉通过与某种历史性的东西相关联而在时间中被决定,这种历史性的构成包括了根据其本质不能成为历史、结果必须依靠荒谬才能成为历史的东西
A.情致
在A与B之间
B辩证性
对B的补充
辩证性对情致的反向作用增强了情致以及与之同时共在的诸要素
第五章 结论
附录 与读者达成的共识
最初和最后的说明
丹麦文—中文概念对照表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