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道路:思想前提、价值意蕴与方法论反思

纸书售价: 55.2 纸书定价:¥69.0 电子书售价: 27.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上编
第一章 走自己的路:中国道路的探索历程
一 筚路蓝缕:中国道路的艰难开创
(一)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创
(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初步探索
二 拨乱反正:中国道路在批判与创新中生成
(一)一场哲学问题的探讨引发的社会变革
(二)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三)承前启后的总设计
三 科学发展:中国道路在改革与开放中发展
(一)树立旗帜,明确纲领
(二)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三)科学发展,促进和谐
四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和群众路线:中国道路成功推进的基本方法
(一)从“有的放矢”到“求真务实”
(二)从“独立自主”到“创新型国家”
(三)从“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第二章 挑战与机遇:中国道路探索的外部境遇
一 融入世界,参与竞争: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
二 增强国力,维护和平:政治多极化与中国的国际定位
(一)政治多极化与中国政治
(二)政治多极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积极应对政治多极化
三 坚守信仰,深刻反思: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对中国的冲击
(一)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与多样化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
(二)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对社会主义阵营解体的反思
四 审慎借鉴,批判创新: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对中国的启示
(一)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现状分析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正确对待资本主义新变化
五 迎头赶上,跻身前沿:泛舟于新科技革命的大潮
(一)新科技革命的意义
(二)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三)积极汇入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六 求同存异,和谐发展:文明的冲突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文明冲突论”的产生及其影响
(二)文明的冲突给中华文明带来的挑战
(三)在文明冲突与价值碰撞中的正确定位
第三章 矛盾与困难:中国道路所面临的内在困境
一 极限困境:人口、资源与环境
(一)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中国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三)极限困境的原因解析
(四)全面协调人口资源环境
二 进退维谷:封闭与开放
(一)封闭和开放的含义及辩证关系
(二)中国从封闭到开放的必然性
(三)开放面临的困难
(四)保持封闭和开放的适度张力
三 二难抉择:效率和公平
(一)效率和公平的含义与关系
(二)效率和公平关系的历史变奏
(三)当前中国面临的效率和公平问题
(四)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动态平衡
四 零和博弈: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析意义解析
(二)中央和地方权力关系现状及问题
(三)合理分权的原则
(四)合理分权的有效途径
五 厚此薄彼:数量和质量
(一)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及其关系
(二)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非同步
(三)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 轻重失衡:利益和道义
(一)利益和道义的含义
(二)转型期义利失衡现状
(三)义利失衡现象探源
(四)义利平衡重构
第四章 小康、和谐、现代化:中国道路的发展目标
一 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形成
(一)中国道路发展目标提出的思想前提
(二)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追寻历程
二 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道路发展目标体系的价值取向和结构特征
(一)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中国道路发展目标体系的结构特征
三 照亮前程的灯塔:中国道路发展目标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
(二)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奋斗目标
(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提高的执政水平
第五章 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中国道路的结构特征
一 新旧交替,此消彼长: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理论逻辑
(一)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主导因素
(二)过渡期社会新旧社会因素的交替与消长
二 过犹不及: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历史依据
(一)苏联模式及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教训
(二)极“左”路线及自由化思潮的教训
三 一与多、主与次的辩证统一: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结构的现实表现
(一)以单一制为主体又具有某些复合制因素的国家结构制度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三)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五)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多元文化并存
四 张弛有度:“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辩证关系
(一)坚持社会主义因素的一元主导,但须谨防“绝对一元化”
(二)允许各种社会主义因素多样共存,但须谨防“完全多元化”
(三)保持“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之间适度的张力
下编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道路的指导思想
一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一)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基于理论的先进性
(二)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
(三)中国道路选择马克思主义是现实的需求
二 反思与建构: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汲取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教训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 引领和普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坚决驳斥“指导思想多元化”等论调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三)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七章 社会主义:中国道路的制度选择
一 理想与现实: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社会主义是对未来的合理构想
(二)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三)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保障
二 批判与反思:中国绝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一)资本主义不适合中国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
三 继承与创新: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以苏为戒,正确认识社会主义
(二)以史为鉴,科学建设社会主义
(三)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八章 现代化:中国道路基本取向
一 渴望与追逐:世界现代化浪潮下的中国
(一)世界现代化浪潮
(二)现代化——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 迷惑与歧途:关于现代化的诸多误解
(一)现代化就是“西化”、欧化
(二)现代化就是工业化
(三)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
(四)现代化就是否定传统
三 曲折与发展: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现代化模式的曲折形成
(二)中国现代化模式的创新发展
(三)中国现代化模式的主要特征
四 反思与启示:“中国模式”的当代思考
(一)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化的自我反思
(二)“中国模式”对世界现代化运动的启迪
第九章 中华传统文化: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
一 源头活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资源
(一)传统文化何以成为现代化的资源?
(二)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道路的价值和意义
二 匡谬辨疑: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三种偏差
(一)传统本位论
(二)折中调和论
(三)全盘西化论
三 继往开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一)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社会主义文化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 时代命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章 科学定位:中国道路的价值意蕴和未来走向
一 价值意蕴:在价值多元化进程下建构核心价值体系
(一)正视当前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复杂性状态
(二)把握全球化时代世界运行体系的价值特点
(三)探索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思路
(四)在引领中国价值转型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二 未来走向:在激荡疾变的世界格局中提升“中国自觉”
(一)自觉守护“中国利益”与合理履行“中国责任”。
(二)自觉探寻“中国道路”与清醒回应“中国期盼”
(三)自觉化解“中国难题”与恰当彰显“中国信心”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