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哲学30年(1978-2008)

THIRTY YEARS OF STUDIES ON PHILOSOPHY IN CHINA

纸书售价: 50.0 纸书定价:¥50.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二 关于人、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三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四 认识论研究
五 价值论研究
六 存在论研究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合法性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构建路径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觉与定位:以学术性与现实性为例
四 中西马哲学之间的对话与融通
(一)关于对话的理论探讨
(二)关于对话的实践尝试
第三节 反思与评论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从无到有,学科创建成绩斐然
(一)学科创建过程
(二)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
二 由浅入深,问题研究深化细致
三 从批判到借鉴,中西学术视域逐步融合
1.从批判到借鉴
2.关于马恩对立论
3.对西方马克思学的研究和借鉴
四 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果累累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关于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的争论
(一)概述
(二)争论焦点
(三)后续研究
二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
三 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研究
(一)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争论
(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
1.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问题
2.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划界问题
3.关于后马克思思潮是否是马克思主义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进展
1.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2.关于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四 “回到马克思”与文本研究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创新与展望
一 突破“苏联模式”,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各有侧重、齐头并进”研究新格局
(一)“教科书体系”权威地位的破除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二)“一源多流”与形态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形成“各有侧重,齐头并进”研究新格局
二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路向,不断推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成果
(一)邓小平理论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
三 尊重历史,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范式
四 问题与展望
(一)问题
(二)学科发展展望
第三章 中国哲学史
第一节 基本状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热点和理论创新
一 三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的基础研究和学术热点
(一)通史研究
1.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2.冯契《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
3.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
(二)专题研究
1.以儒家和简帛为中心的先秦哲学研究
2.经学研究
3.道家哲学研究
4.从宋明理学到宋学
5.现代新儒学研究
二 三十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理论创新
(一)“中国哲学史方法论的讨论”与“哲学”观念的解放
(二) 80年代“文化讨论”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三)“学术史热”与90年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研究
第三节 简要的结语
第四章 西方哲学史
第一节 基本状况及其特点
一 回顾与反思,从僵化与教条的思想方式中解放出来
二 重视翻译工作,贯彻译研并举
三 专题与通史相结合,全面推进基础理论研究
第二节 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热点和理论创新
一 古代希腊与罗马哲学
(一)基础理论研究
(二)学术热点与理论创新
1. Being问题研究
2.早期希腊哲学
3.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哲学
4.晚期希腊哲学
二 中世纪哲学
(一)基础理论研究
(二)学术热点与理论创新
三 16—18世纪欧洲哲学
(一)基础理论研究
(二)学术热点与理论创新
四 18世纪法国哲学
(一)基础理论研究
(二)学术热点与理论创新
五 德国古典哲学
(一)基础理论研究
(二)学术热点与理论创新
第三节 简要的结语
第五章 现代外国哲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全面综述现代西方哲学的著作
二 综论现代西方哲学分支学科的著作
(一)英美哲学
1.英美语言哲学
2.实用主义
3.知识论
4.形而上学
(二)现代欧陆哲学
1.存在主义
2.结构主义
3.现代德国哲学及解释学
4.法国哲学
三 前苏联及俄罗斯哲学研究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现代英美分析哲学学术热点
(一)维特根斯坦研究
(二)语言哲学研究及意义理论研究
(三)知识论研究
(四)政治哲学研究
二 现代欧陆哲学的学术热点
(一)海德格尔研究
(二)胡塞尔研究
(三)德里达和法国哲学研究
三 俄罗斯哲学研究的学术热点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一 现代英美分析哲学
(一)维特根斯坦研究的创新与突破
(二)语言哲学、知识论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二 现代欧陆哲学
(一)海德格尔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二)胡塞尔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三 俄罗斯哲学研究的突破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第六章 东方哲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印度哲学部分
(一)辞典辞书类
(二)哲学史研究
(三)古代经典翻译注释研究
(四)佛教哲学研究
二 韩国哲学部分
(一)辞典类
(二)哲学史研究
(三)韩国佛教研究
(四)韩国道教研究
(五)古籍注释与译著方面
三 日本哲学部分
(一)日本哲学通史研究
(二)近现代哲学史研究
(三)日本宗教哲学研究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印度哲学部分
(一)关于研究方法的思考
(二)关于商羯罗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研究
(三)关于“梵我”、摩耶理论研究
(四)后期吠檀多派研究
(五)现代新吠檀多主义研究
二 韩国哲学部分
三 日本哲学部分
(一)江户思想研究
(二)明治哲学研究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展开的研究
(四)日本现代化的哲学研究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一 印度哲学部分
(一)关于吠檀多哲学的思想渊源
(二)对印度哲学史的新理解
二 韩国哲学部分
三 日本哲学部分
(一)中日儒学比较研究
(二)中日启蒙思想的比较研究
(三)中日传统思想与近代化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第七章 美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共同美”论争
二 解读“手稿热”
三 “主体性”问题及其大讨论
四 “方法论年”
五 对“实践美学”的广泛认同
六 “审美心理学”与“审美社会学”
七 “诗化哲学”及感性化思潮
八 “实践与后实践”之争
九 “审美文化”研究与“大众文化”批判
十 “比较美学”与“跨文化美学”
十一 “世纪美学回顾”
十二 “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新思路
十三 “审美现代性”研究
十四 “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
十五 “艺术终结”难题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第八章 逻辑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
二 归纳逻辑
三 应用逻辑与逻辑应用
四 辩证逻辑
五 中西逻辑思想史与因明
(一)中国逻辑史
(二)西方逻辑史
(三)因明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一 经典逻辑与非经典逻辑
二 归纳逻辑、应用逻辑
三逻辑哲学
四 逻辑学教学研究与普及工作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一 从历史角度看成绩与问题
二 从逻辑学的“用处”看未来
三 结语
第九章 伦理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伦理学原理研究
二 中国伦理学史研究
三 外国伦理学史研究
四 应用伦理学研究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二 道德的本质问题
三 人道主义问题
(一)人道主义的范围
(二)关于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的地位
四 人的价值问题
五 集体主义问题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确立
(二)集体主义的发展与完善
六 市场经济的伦理效应
七 普遍伦理问题
(一)普遍伦理的涵义
(二)普遍伦理的可能性及其基础
(三)建立普遍伦理的方法和途径
八 人类中心主义问题
(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
(二)对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批评与回应
九 克隆人的伦理问题
(一)反对克隆人的主要伦理理由:③
(二)赞成克隆人的主要伦理理据:①
十 应用伦理学的本质特征问题
(一)程序方法论的基本论点
(二)基本价值论的主要观点
(三)简短评论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一 从义务与奉献到权利与正义
二 从个人美德到制度伦理
三 从阶级道德到普遍价值
四 从依附服从到独立反思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第十章 科技哲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研究的复兴
二 科学哲学的引进和定位
第二节 学术热点
一 物理学的哲学争论
二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一)量子力学与实在
(二)由虚拟实在引发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
三 科学文化研究
(一)对科学的文化反思
(二)李约瑟问题
四 科技伦理问题及其争论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一 面向科技时代的领域拓展
二 自然哲学的重建与复兴
三 对技术的价值追问与哲学的“技术转向”
(一)对技术的价值追问
(二)哲学的“技术转向”
四 新的研究纲领与范式的开拓
(一)科学实践哲学与语境论的科学哲学
(二)信息哲学与计算主义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第十一章 文化哲学
第一节 基础研究
一 什么是“文化”和“文化哲学”
(一)文化观的引用和补充修正阶段
1.对既定文化观的引用
2.对既定文化观的补充和修正
(二)对某种特定文化观进行系统论述的阶段
1.具有初步探索色彩的一般性文化哲学著作
2.将文化哲学研究定位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的文化哲学著作
(三)酝酿文化哲学研究的学术突破阶段
1.李鹏程著《当代文化哲学沉思》:
2.霍桂桓著《文化哲学论要》:
二 如何研究“文化”和“文化哲学”
(一)对已有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的直接利用
(二)有意识地探索和利用新的研究模式和方法论视角
(三)寻求文化哲学研究模式和理论视角的实质性突破
第二节 学术难点
一 文化哲学研究对象方面的难点
二 文化哲学的研究方法方面的难点
三 文化哲学的学科归属和学术定位方面的难点
四 文化哲学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解释力方面的难题
第三节 理论研究的突破与创新
一 从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交叉点出发进行文化哲学研究
二 根据唯物史观对文化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三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价值观入手进行文化哲学研究
四 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的文化哲学研究
五 从社会个体生成论出发进行的文化哲学研究
第四节 总结与点评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