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农村调查札记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红色长冈忆往昔
一 长冈进村路
初抵兴国
参观兴国革命烈士纪念馆
听胡玉春介绍兴国革命历史
有兴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和招商引资”模式
兴国农民对祖辈的革命行为比较理解
二 听女村主任话往昔
女村主任仕途坎坷
村干部绩效工资“有压力”
农业税取消之后,村庄难治理
女村主任平淡的革命记忆
三 长冈村里被撇单
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完美交织
外出务工,村里年轻人的普遍选择
92岁的红军老战士———谢祥春
四 一代红军,慢慢回首
革命烈士李玉英及其后代
革命烈士钟发冬及其后代
长冈村里继续寻访红军后代
红军战士曹月腾
红军后代万宗雄
红军后代万宗宪
红军后代———温家保
因修路而起的纠纷
五 最后的红军
退伍红军钟发镇
六 长冈调查的几点思考
(一)与过去有关的革命思考
1.农民如何改变中国
2.农民革命的逻辑是什么
3.现在的农民怎样看待过去的革命
4.“兴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
(二)与现代有关的乡村思考
1.认为土地重要,但是并不重视
2.习惯法胜于成文法
3.生儿偏好与祖先崇拜
4.传统性与现代性在张力中融合
5.新农村建设模式“实用而不实惠”
6.农民精于计算,而又慷慨大方
漫漫蜀道由我行
一 走在四川的土地上
省民政厅之行
梦回壤塘
两个跨越
二 昭觉彝族的故事
180度大转弯
婚恋中的血统论
彝族下一代与贫困村的未来
融合,还是抗拒?
何以送别逝者?
漫山遍野土豆花开
三 匆忙宜宾行
转场宜宾
听君一席话
军人执政
偏远乡镇的文化奇葩
人走茶凉,倍感凄凉
实证精神,校地共识
农村发展中的马太效应
宅基地流转与城市化进程
四 重访茂县
进村的两难:熟人还是官方
置之死地而后生
茂县,四川的小山东?———兼议川渝文化样式的形成因素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以前钱难收,现在钱难发———兼论选择性扶贫的困境
灾区村庄的权力角逐———六股势力对村民自治的侵蚀
一把手经济———兼论经济发展的非主流元素
贫困地区户口的奥妙
川西山区农户收入的悖论———兼论农村产业发展的独特性与规模化
五 康定情歌唱响的地方
转场三部曲
与向日葵说声再见
何为真实
风雨之后是彩虹
退耕还林,利国利民
病魔侵扰下的农民
情歌故里的婚姻
难以理解的疯狂
死要面子活受罪———面子观助推下的川西人情支出
让农民主导新农村建设
为什么大学生村官不下村
惩罚的是谁?
行走在甘青藏区
一 来到天峻
初抵西宁
到达天峻
近农远牧
二 转战同德
民族地区的社会变迁
农本牧业→牧本农业
异样的同德
三 途经泽库,辗转同仁
三种居住模式
牧民何以贫困?
四 行走至此
感悟
结论部分:基于模型的解释
附1:一些初步的理论模型
附2:青海省将从七个方面加强草原监理工作
象牙塔外的“知与行”
一 蓝田一 路多艰辛
初识蓝田———一言难尽
踏入王坡村———百感交集
继续战斗———收效甚好
告别蓝田———圆满结束
二 靖边县里倍温暖
初战告捷
不同的政治满意度
家乡的温暖
别样的“游击战”
惠农政策的“尴尬”
生活所迫的坚韧
难说再见
三 调研当中的遗憾与思考
双沟纪事
一 走进双沟:四 味杂陈的开始
涩:出师不利的反思
苦:县里的盲目
辣:乡里的无助
甜:村中的周旋
二 双沟初体验:传统与现代的交织
村庄的消逝与重生
勤劳质朴的农民
正在觉醒的农民
将醒未醒的农民
三 政、经、文化面面观
政治:农民眼中的政府与干部
经济:农民主业不在农
文化:宗教在农村
四 穷人眼中的丑与美
丑:惠农政策执行中的偏颇
美:穷人的精神乐园
五 再看双沟:记与村长的谈话
从村长谈话中看到的双沟
我眼中的双沟村干部
田间地头的农民
六 “文化下乡”的不完美
调研结束的圆满
从苏南到苏北
一 调研传统浓厚的江村
初见江村
了解江村
入户调研
非传统的农民
文化断层的遗憾
二 需要再次深入的杨集
再入苏北
落后的杨集
纠结的村支书
微妙的干群关系
三 调研总结
胶东调研记行
水利名村的水库旅游开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意见不一
亦工亦农,农户时间巧安排
老政治队长兼论“分田到户”与“集体经营”
不幸的家庭,有好人相助
分田到户,似乎走到了历史尽头
回龙村里长驻守
上篇:变迁视角下的农户家庭功能
下篇:家庭变迁中的政府介入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