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逻辑脉向

纸书售价: 76.0 纸书定价:¥95.0 电子书售价: 3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一 研究必要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框架
第一编 在革命中形成
第一章 学派的基本维度
一 学派标准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基石范畴
五 基本原理
六 认识体系
七 研究群体
八 学派时间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生成脉络
引言 在历史中寻找脉络
一 应时萌芽(1843—1844)
二 趋实诞生(1844—1848)
三 框架成型(1848—1871)
四 深入发展(1871—1895)
五 逻辑继承
第二编 科学脉向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
一 经济决定法律
二 法律的适度反决定
三 法律对应国家
四 法律的阶级性
五 法律的历史性
六 私有制下的违法必然
七 革命超越法律
八 资本主义法治的虚伪性
九 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必然
十 法律的东方道路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属向
一 法学的科学含量
二 法学的党性
三 科学基因
四 科学方法论
五 法学的本位判断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科学价值
一 学科拓展
二 促进实践
三 引领型法学
第三编 从革命走向建设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主脉
一 革命破法:新民主主义的时代主题
二 固国需要:毛泽东时代的法律挣扎
三 建设重法:邓小平开辟的法治新局
四 回应脉动:江泽民确立法治战略
五 法脉塑型:胡锦涛拓深法治宽度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挑战
一 基于革命的论证偏重
二 不够独立的法学发展
三 暂时滞后的法学弱势
四 展现对比的法学挑战
五 契合趋势的反弱求强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场域
一 趋势凝聚的法脉隆起
二 法脉隆起的习近平法治路向
三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学地位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动力
一 根本动力:一党执政下的依法治国
二 本土动力:被包裹的法治基因
三 趋势动力:第二次商鞅变法
四 载体动力:法治的未来走势
五 思想动力:应载趋势的新法家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发展路径
一 学科基础:完善唯物史观
二 学科取向:获得相对独立
三 学科基石:形成基本范畴
四 学科框架:提取基本命题
五 学科运作:总结法学方法论
六 学科汇流:梳理法学脉络
七 学派形成:创建唯物法学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走向升华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