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统一战线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华南师范大学统一战线研究文集

纸书售价: 70.4 纸书定价:¥88.0 电子书售价: 35.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上编 统一战线服务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研究
一 服务广东“双转移”及经济转型发展
控制通货膨胀,建设幸福广东
一 当前通货膨胀的新特点
(一)1985—1988年通货膨胀
(二)1993—1995年的通货膨胀
(三)2002年底至今的通货膨胀
(四)防止通胀演变为“滞胀”
二 通货膨胀的具体历史原因
(一)农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承担了社会成本(农业与工业的失衡)
(二)内部部门为外资主导的外部部门承担了社会成本(内部部门与外部部门失衡)
(三)中国为美国的霸权地位承担了社会成本(中美经济失衡)
三 控制通胀,建设幸福广东
(一)确保农产品的供应以稳定物价
(二)发展实体经济以稳定资产价格
(三)通胀期间可采用的临时性措施
广东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报告
一 劳动力转移工作总体评价
(一)劳动力转移战略成效显著
(二)劳动力转移得到相关主体的充分肯定
二 劳动力转移中新出现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成本不断提高导致转移的动力不足
(二)保障和服务不足制约转移的可持续性
(三)尊严和情感等缺失影响务工的幸福感
(四)培训和就业工作还需要不断改进
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及解决思路
一 简短的概述
二 制约因素分析
(一)政府主管部门服务缺位
(二)企业创新动力疲软
(三)政府和企业投入不足
(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
(五)主导产业的技术定位模糊
(六)对产业转移发展战略的误读
三 破解思路
(一)完善政府在专业镇技术创新中的服务功能
(二)激发专业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
(三)加大专业镇技术创新的经费投入
(四)厘清专业镇主导产业的技术定位
二 服务民主政治建设
扩大公众有序政治参与研究——以行政决策的参与机制为视角
一 导论
二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价值
(一)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内涵
(二)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必要性
三 行政决策法治化的基本原则
(一)依法决策原则
(二)依程序决策原则
(三)比例原则
(四)权责统一原则
四 行政决策程序的法治化
(一)行政决策程序概述
(二)各国的相关立法
(三)行政决策程序法治化的实现路径
五 行政决策与公众参与
(一)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理论基础
(二)公民参与行政决策面临的问题
(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之办法
六 结语
三 服务教育改革与南方教育高地建设
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与师范大学战略定位
一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与广东产业转型
二 教育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当前的教育规划
三 当今大学教育国际重大问题述略
(一)大学教育国际化问题
(二)大学教育区域化问题
(三)教育改革与创新问题
(四)中美大学教育差异和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问题
四 师范大学的战略定位
五 结语
高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追问与言说
一 中国高师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发展的走向
(一)21世纪中国高师教育面临的挑战
(二)21世纪中国高师教育发展的走向
二 中国高师教育问题原因的深层分析
(一)中国高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大小虚实问题
(二)中国高师教育课程对培养目标和未来发展的回应问题
(三)中国高师教育课堂生态与教学方式的单一化问题
(四)中国高师教育的评价体系和方式的技术理性问题
(五)中国高师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知能局限性问题
三 中国高师教育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之路
(一)中国高师教育问题的正视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二)中国高师教育问题的解决问题之路在于找到教育之魂
(三)中国高师院校应该办有灵魂、有特色的教育
珠三角大学生就业实况与高等教育改革的调查报告
一 调研目的与意义
二 调查方法以及过程
三 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 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折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之间的错位
(二)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经济结构的错位
(三)专才型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通识型人才的错位
(四)精英教育理念与市场大众化就业理念的错位
(五)高校的计划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错位
五 高等教育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举措——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改革目前学术型人才培养一支独大的格局,构建多层次多结构的高等教育办学体系
(二)确立高校法人主体地位,使其作为独立的主体进入劳动力市场
(三)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重新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使其尽可能地与产业经济结构的发展一致
六 结论
当前高校自主创新研发平台的相关问题与建设路径
一 政策依据
二 相关问题
三 建设路径
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建设幸福广东的意义
一 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含义
二 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对建设幸福广东的意义
(一)艺术复合型人才是推动广东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推动广东经济和文化繁荣
(三)艺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促进文化艺术的传播,提高人们的“文化幸福感”
关于“义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的调研报告
一 现状和问题
二 建议和看法
(一)强化山区与农村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采取灵活措施,继续调整学校布局
(三)切实加大对山区和农村的教育投入
(四)适当调整捐资办学政策,开拓教育资金来源
四 服务社会管理创新
转型时期广东外来务工人员社会管理机制研究
一 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现状和管理措施
(一)广东省外来务工人员基本现状
(二)对在粤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新举措
二 对在粤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缺乏人性化,以服务为主的管理理念有待提高
(二)利益诉求渠道不畅,转向“民间工会”维权
(三)受自身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外来工尤其是新生代外来工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匮乏,幸福感不高
(四)外来务工人员政治参与权利被边缘化
(五)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三 社会转型时期研究在粤外来工管理新机制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形成社会凝聚力,促进城市社会的稳定,推进幸福广东建设
(二)有利于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
(三)有利于提升泛珠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促进强省建设
四 对在粤外来务工人员管理机制的探讨
(一)政府要以“服务”为主导理念从宏观上指导工作
(二)建立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服务机构,加快外来工自治组织的建立
(四)关爱外来员工,共建和谐企业
(五)借助社会力量助推外来工管理迈向新层面
(六)给予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特殊的关爱
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夯实社会建设基础
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时代的要求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经济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提高执政能力和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二 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一)社区的定义、特点
(二)社区管理的意义
三 社区发展的新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社区当前管理模式
(二)当前社区发展的新特点
(三)当前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四 加强与创新社区治理的目标与思路
(一)加强与创新社区治理的目标与任务
(二)加强与创新社区治理工作的思路与方法
五 他山之石——各地在社区治理方面做出的有益的探索
(一)体制创新方面——减少行政层级的铜陵试水
(二)拓宽管理途径——虚拟社区管理的杨浦模式
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问题研究
一 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特定社会经济环境下各类劳资纠纷日益显现
(二)两法施行致传统用工模式显现“短板效应”
(三)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增强,维权能力得到提升
(四)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成本大大降低
二 问题及成因
(一)非公有制企业:违法用工、管理疏漏及工作条件恶劣
(二)富士康科技集团:一个分析样本
(三)劳动者:诚信缺失、渎职侵占及维权不当
三 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规范意识,打造利益共同体,源头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二)发挥政府职能,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规制劳动者行为
(三)发挥工会职能作用,建立民主管理及集体谈判机制
五 优秀提案选摘
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
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借鉴“高铁发展模式”
关于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增设预算工作委员会的建议
关于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广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建议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现状分析
三 对促进广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 广东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令人担忧
(一)幼儿教师这支队伍由于其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整体福利待遇偏低而出现人才流失、职业倦怠现象
(二)幼儿教师这支队伍由于没有严格的准入制度和健全的职称评审制度而出现整体素质下降趋势
(三)幼儿教师的职前、职后培养培训体系不完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供应不足,幼儿园生师比过高
二 加强我省幼儿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体系,提升幼儿教师的学历层次
(二)明确提出公办园建设的目标、计划与实施细则,扭转我省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局面
(三)对非公办园教师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享有的基本权益
(四)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和培训队伍,切实加强骨干幼儿教师和园长培养,整体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加大对非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管理力度,完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严格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六)完善幼儿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制定幼儿教师的职称评估和称谓系统,如幼教高级、幼教一级、幼教二级、幼教三级
关于完善广东省高等学校办学筹资机制的建议
一 我省高校办学经费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二 我省高校办学筹资机制亟须进一步完善
(一)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缺乏动态调整和激励机制
(二)教育收费标准10年未变
(三)缺乏良好的社会捐赠和校友捐赠机制
(四)尚未建立规范贷款管理,积极化解债务的激励机制
(五)闲置资产优化配置缺乏制度规范
三 完善高校办学经费筹资政策机制的建议
(一)建立生均综合定额标准定期调整和激励机制
(二)调整教育收费标准
(三)建立捐赠资金的激励奖补政策
(四)引入奖励机制,促进贷款规范管理
(五)制定资源整合政策,优化高校资产配置
建议修改我省生态示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加强湿地保护,建立重点湿地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广东基于碳的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建议
一 广东生态补偿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专门的生态补偿政策支持,补偿目的难于实现
(二)生态补偿以政府补偿为主,市场补偿水平有待提高
(三)缺乏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导致补偿效果不佳
(四)补偿标准过低,仍有待完善与提高
(五)补偿机制不完善,地方实践存在理论和技术盲区与障碍
(六)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二 基于碳的生态补偿市场机制的建立
(一)关于碳计量方法
(二)建立生态资本评估碳计量机制
(三)建立碳汇的碳计量评定标准
(四)建立退耕(牧)还林(草)所减少的相应产值碳计量标准
(五)建立政府碳配额下生态交易机制
关于着力绿色低碳经济,加快发展碳汇林业的建议
一 加强林业建设,增加森林碳汇
二 着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以森林低碳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 进一步开展碳汇林业工程,发展低碳产品,倡导低碳消费
下编 统一战线发展理论研究
一 “同心”思想与多党合作
“同心”思想基本内涵、科学定位以及实践要求
一 “同心”思想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二 “同心”思想的科学定位
(一)中国执政党和参政党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原因
(二)选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
(三)中国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共事的基础
三 “同心”思想的实践追求
(一)“同心”思想体现求同存异原则,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二)“同心”思想是引导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方针
(三)“同心”思想对党的统一战线事业提出了新要求
“同心”思想指导下统战工作对文化发展方式转变的适应与创新
一 统一战线发展的文化内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同心”思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同心”思想的辩证联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统一战线发展
(三)“同心”思想对统战工作的引领作用
二 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统一战线发展的影响
(一)文化思维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统一战线地位的提高
(二)文化传播方式的转变,要求统一战线必须顺应潮流,与时俱进
(三)文化历史传承方式及交流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的文化根基、扩大统战文化的交流范围
三 新形势下文化统战工作的适应与创新
(一)加强“文化自觉”,做到“三个善于”,适应形势发展
(二)充分把握“同心”思想,融“同心”文化于文化统战之中
(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过程相结合,使优势资源长效发展
多党合作的历史、现实与未来
一 多党合作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二 多党合作的独特性
三 多党合作的社会功能
四 多党合作面临的新形势
五 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一 近代中国政党的产生及其类型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二 统战工作实践研究
关于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思考
一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民主党派整体队伍建设情况
(二)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情况
(三)情况分析
二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与成效
(一)精心积累,善于发现
(二)提供平台,科学培养
(三)合理安排,大胆使用
(四)强化管理,完善机制
三 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二级党委对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需进一步提升
(二)政治引导工作面临时代挑战
(三)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年龄结构须加调整
(四)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亟待提升
四 加强高校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从思想入手,着力加强政治引导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从功能入手,着力于创新参政议政等社会服务行为的载体
(三)从规律入手,着力提升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从整体入手,着力培育和树立统战大局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非政府组织(NGO)统一战线问题的思考
一 非政府组织的崛起和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必然性
(一)NGO的缘起
(二)NGO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必然性
二 非政府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现状
(一)NGO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我国NGO的发展现状
三 以国家、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统战工作
(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加强对NGO的统一战线理论研究
(二)营造政府依法管理、NGO依法活动的良好环境,开创NGO统战工作新局面
(三)按照分类指导、求同存异的原则,培育和发展NGO
(四)完善社会民主参与和社会协商制度,建立新阶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
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及其创新方向探索
一 高校统战工作的文化软实力塑造功能及其重要意义
二 当前高校统战工作塑造文化软实力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文化发展不够充分
(二)组织松散合力不强
(三)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三 高校统战工作塑造文化软实力的创新方向思考
(一)树立和践行共同价值观,形成本质性合力
(二)重视民主党派组织建设,通过组织整合力量
(三)针对具体情况,突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
(四)建立考核体系,贯彻落实制度决策
三 海外统战工作研究
海外华侨政治基础界定问题研究——一种类型学方法的分析
一 政治基础就是划分敌友的基础
二 海外华侨的两难政治处境
三 港台政治生态的现状及其对海外华侨政治基础界定的影响
四 类型学方法与海外华侨政治基础的分类界定
论中国国家形象建设背景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一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提出的背景及具体缘由
二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对海外统战工作的新要求
三 海外统战工作的新对策
四 参政议政工作研究
社会主义民主与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
一 政治发展的概念引入与道路选择
二 人民民主的本质回归与实践创新
三 协商民主的时代要求与中国表达
网络问政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一 协商民主:网络问政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契合
二 网络问政对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促进作用
三 网络问政给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带来的挑战
四 促进网络问政与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有机结合
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党政决策优化
一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党政决策优化的理论基础
(一)多党合作理论
(二)公共决策理论
(三)协商民主理论
二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质量水平有待提高
(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党政决策优化的对策
(一)提高民主党派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是根本途径
(二)营造良好的参政议政外部环境是促进因素
当前提高我国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若干思考
一 民主党派参政绩效的内涵
二 提高参政党参政绩效的必要性
三 提高参政党参政绩效的基本途径
协商民主视域下的人民政协理论之思考——以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为方法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民主实践的关联
(一)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逻辑和内涵
(二)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
三 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对人民政协理论之意义
(一)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中的协商民主
(三)人民政协理论与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关联
(四)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启示
四 结语
五 民族宗教问题研究
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与中国的宗教问题
一 对中国宗教问题的新认识
(一)对中国宗教问题重要性的新认识
(二)对中国宗教特点的新论断
(三)对中国宗教社会作用的新概括
二 处理中国宗教问题的新政策
(一)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
(二)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三)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四)既要开展宗教的国际交流,又要抵制宗教的国际渗透
三 解决中国宗教问题的新经验
(一)既要保持宗教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要根据新情况使党的宗教政策不断得到发展
(二)对宗教信仰宽容,对宗教事务管理严格
(三)既要尊重信教群众的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又不可放弃对信教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既要重视对宗教界上层人士的工作,又要关注对广大信教群众的工作
(五)谨慎处理宗教问题上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六)保护正统宗教,取缔打击邪教
新形势下广东宗教管理社会化之路径探析
一 广东管理宗教事务的实践和成效
(一)积极立法,大力普法,认真执法
(二)热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投身经济建设
(三)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二 社会转型期广东省宗教管理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基层宗教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二)宗教社团管理权力有限
(三)宗教资金流向逐渐“资本化”
三 推进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探索
(一)加强基层宗教管理社会化机制建设
(二)发挥宗教团体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推进宗教慈善事业社会化发展
(四)促进城市中宗教和谐社区的建设
宗教同社会主义社会相协调问题的探讨
一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具有某种协调性
二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不协调的方面
三 科学管理,积极引导,兴利除弊
六 人才培养与组织建设研究
高校党外干部成长因素的实证研究——以近两届广东省人大政协副省级干部为例
一 基本情况
二 影响高校党外干部发展外部因素的层级分析
(一)中共中央高度重视
(二)地方党组织的支持
(三)个人的良好机遇
三 影响高校党外干部发展内部因素的层级分析
(一)优秀的个人品质
(二)加入民主党派
(三)学术影响力
(四)在党内具有较高的地位
(五)任职学校和来源专业
(六)高校行政职务
(七)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
(八)年龄
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现状及成长规律分析——以广东某党派X为调查分析对象
一 “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界定及本课题研究对象的选择问题
(一)关于“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界定问题
(二)关于本课题研究中调查对象的确定问题
二 对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现状分析
三 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有利条件
(二)制约新一代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成长的若干因素
构建网络平台,提高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
一 利用网络信息平台营造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网络家园来强化组织的自身建设和管理
二 利用构建的“网络互动平台(网站)”来提高高校民主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