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系统科学视野下的科学形象:整体、演化与建构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  论
一 问题及其缘起
(一)问题
(二)缘起
二 历史与现状
(一)用系统科学的思想来观照科学哲学研究
(二)对系统科学思想的不同解读
(三)当前科学哲学的现状和我们关心的问题
三 主要内容
第一章 作为系统的科学
第一节 划界问题:如何划出科学系统的边界
一 划界问题的研究历史
(一)逻辑主义的划界标准
(二)相对主义的划界标准
(三)消解边界的观点
(四)重建边界的观点
二 划界问题的困境与意义
(一)划界问题的困境
(二)划界问题的意义
三 科学系统边界的特征分析
(一)动态的边界
(二)开放的边界
(三)模糊的边界
(四)一元与多元统一的科学划界方式
第二节 科学系统的层次和功能
一 科学系统的层次
二 科学系统的功能
(一)科学的功能在于其精神力量
(二)科学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三节 科学系统是一个自组织系统
一 科学系统的自组织特征
(一)科学中的“自发性”
(二)科学中的局域性
(三)科学中的动态有序
二 科学系统满足自组织的条件
(一)开放性是形成自组织的前提
(二)远离平衡态是形成有序结构的必要条件
(三)非线性相互作用是形成有序结构的内在原因
(四)涨落是系统形成有序结构的最初驱动力
三 科学系统的自组织形式
(一)科学革命之后便是科学的自创生
(二)范式的规范性使得科学可以自复制
(三)外界输入的增强使得科学可以自生长
(四)从外部看科学革命:科学具有自适应能力
第二章 科学系统结构的哲学分析
第一节 如何理解科学
一 对于科学的基本定位
(一)科学是动态的认知过程
(二)科学系统的基本要素
(三)科学的简单性
二 没有认识主体的认识论辨析
(一)作为科学系统内部相互作用载体的科学家
(二)作为介入科学系统内部的科学家
(三)被消解的认识主体
三 形而上学在科学中的意义
(一)科学实在论是科学的目标
(二)科学实在论是科学发展的驱动力
(三)科学实在论是可能的
第二节 科学系统的要素
一 科学事实的客观性分析
(一)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经验事实辨析
(二)经验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二 科学实验的客观性分析
三 科学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一)科学中的逻辑方法
(二)科学中的非逻辑方法
(三)科学方法的合理性
四 关于科学理论的一些哲学观点辨析
(一)关于理论的约定性
(二)关于理论的理想化处理
(三)关于理论的层次性
第三节 科学系统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一 不存在绝对独立的科学系统要素
(一)科学事实与科学理论的相互影响
(二)科学理论与科学实验的互动
(三)科学方法影响着科学理论的建构
(四)科学实验参与了科学事实的形成
二 “观察渗透理论”再分析
(一)“观察渗透理论”的内涵
(二)为观察的客观性进行辩护
三 人工自然的哲学辨析
(一)实践意义下的科学事实
(二)创造还是选择
(三)用潜存性来代替整体主义
第三章 科学系统的演化(一):内部与外部分析
第一节 科学演化的内外之争
一 科学的内史与外史
(一)传统的内史与外史之争
(二)内史与外史之争的新形式
二 SSK:从哲学分析到社会学研究
三 后SSK:内外问题的消解
第二节 科学系统的内外动力机制分析
一 科学系统的内部动力机制
(一)科学系统要素及要素间相互作用对于科学的推动
(二)内部作用的相对独立性
二 科学系统的外部动力机制
(一)科学的社会建制是科学发展的前提
(二)科学规范剔除了某些外部影响
(三)科学实践过程中无法剔除的外部因素
第三节 内外共同作用下的科学系统演化
一 系统演化的内外作用机制分析
(一)系统演化分岔图景中的内外作用
(二)分岔图景的哲学内涵
二 科学系统的内外共同作用机制
三 打破镜像之界:消解还是开放
第四章 科学系统的演化(二):宏观与微观分析
第一节 科学系统宏观层次的稳定性
一 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中的宏观视角
二 范式:科学演化中的序参量
(一)自组织系统如何从无序到有序
(二)科学系统宏观秩序的形成
三 宏观秩序对于科学演化的意义
第二节 科学系统微观层次的随机性
一 科学中的随机性:社会学研究视野
(一)科学知识社会学所理解的科学活动的随机性
(二)科学实践哲学所理解的科学中的随机性
二 随机性从何而来
(一)科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主观选择
(二)科学活动中的非逻辑因素使得选择不可避免
(三)科学如何“掩饰”随机性
三 机会主义对于科学演化的意义
(一)系统科学中随机性的意义
(二)科学活动需要随机性
第三节 科学系统演化中稳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一 系统科学中稳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一)狭隘的整体主义与片面的随机性
(二)稳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
(三)序参量分析
二 科学系统的演化不能割裂稳定性与随机性
(一)科学的宏观稳定性不是一种僵化的秩序
(二)科学也不是纯粹机会主义的事业
(三)科学的规范从何而来
三 在范式与机会主义共同作用下前进③
第五章 在整体性的视野下考察科学
第一节 整体视野下的科学
一 整体视野下考察科学哲学的发展
(一)逻辑经验主义——科学系统内部微观的静态研究
(二)历史主义——科学系统内部宏观的动态研究
(三)科学社会学——科学系统外部的宏观研究
(四)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系统外部的微观研究
(五)科学实践哲学——科学系统微观层次的研究
二 科学演化的整体性
(一)科学系统不同层次之间的自相似性
(二)科学系统的整体演化
第二节 一种基于整体的认识论研究
一 “又分又离”的传统认识论
(一)主体与客体的“又分又离”
(二)科学内部与外部的“又分又离”
二 “不分不离”的实践认识论
三 “分而不离”的整体认识论
第三节 科学哲学中系统科学思想的研究进路
一 走向整体:用系统来统一科学的多元维度
(一)哲人科学家的科学哲学思想:正确认识科学的多元维度
(二)语境实在论:用语境的整体性来推动科学实在论的发展
二 走向演化:一种生成的思维方式
(一)本体论困惑:实体优先还是关系优先
(二)在演化的语境中认识本体
(三)承认方法,反对方法论
三 走向建构:科学哲学的中间道路
(一)系统科学的中间道路:复杂性秩序的建构
(二)语境实在论的建构思想
(三)科学哲学应该走向建构
第六章 系统科学引发的对话与思考
第一节 表征主义与生成哲学的共存
一 表征与生成的概念辨析
二 科学的本质决定了其表征意义
第二节 复杂网络理论在科学哲学研究中的应用探索①
一 科学知识结构的无标度网络特征
二 在B-A模型基础上的修正
三 科学知识网络的稳健性与脆弱性
四 科学知识网络的演化方向
第三节 结构实在论的启示①
一 结构实在论的三种表现形式
二 科学认识中的连续性分析
三 如何回应反实在论的挑战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