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支持制造强国战略的财税政策研究

纸书售价: 39.2 纸书定价:¥49.0 电子书售价: 19.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理论综述及对《中国制造2025》的述评
一 研究意义
二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经济学与财政学理论基础
(一)比较优势理论
(二)后发优势与生产力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结构升级理论
(四)产业集聚与规模经济理论
(五)内生增长理论与财政支持
三 相关研究综述
(一)关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二)制造业与财政税收关系的理论综述
第二章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一 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总体思路
(一)《中国制造2025》总体思路
(二)中国制造强国战略总体思路的完善
二 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础与优势
(一)产业规模位居世界首位
(二)制造业结构调整不断取得进展
(三)科技创新能力逐年增强
(四)制造业体系相对完备
(五)大部分制造业行业都具备全球竞争能力
(六)产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七)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水平较高
(八)庞大且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
二 中国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一)缺乏“制造立国”的理念,制造业文化尚待培育
(二)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三)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形势严峻
(四)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形势严峻
(五)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关键共性技术缺位
(六)向高端智能迈进的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七)企业负债率高,金融压力大
(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九)体制机制束缚问题突出
(十)制造业人才不能满足需求
第四章 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财税政策支持
一 全球制造业的总体发展趋势
(一)全球制造业产值占GDP比重呈现两极分化
(二)全球进入以服务型制造业为特征的后工业化时代
(三)新兴产业成为制造业投资新宠
(四)制造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管理发展
二 典型国家的工业革命及制造业发展的产业政策
(一)德国
(二)美国
(三)日本
(四)韩国
三 国际经验对《中国制造2025》及其财税政策的启示
(一)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
(二)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产业政策体系,做到政府干预与市场主导有机结合
(三)区分不同产业类型,制定针对性产业优化政策
(四)营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五)发展产、学、研一体化科研体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
第五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战略机遇
(二)新工业革命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带来的机遇
(三)产业组织形态演变带来的机遇
(四)基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制度红利”
(五)新型城镇化带来的红利
(六)区域间资源再配置带来的机遇
(七)“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新全球化红利”
二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劳动和土地等要素约束趋紧
(二)环境、能源资源约束趋紧
(三)“第三次工业革命”对我国传统比较优势形成重大冲击
(四)技术进步和实现赶超难度不断加大
(五)全球投资、贸易秩序新格局的挑战
(六)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挑战
(七)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压力
第六章 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与政策安排
一 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任务
(二)重点任务的调整、补充和完善
二 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安排
(一)《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撑与保障
(二)调整和完善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七章 财税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财税政策支持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优先采购国产装备政策缺乏操作性和执行力
(二)对装备制造业的财税扶持力度不足
(三)缺乏有效提升产业集中度和推进专业化分工的财税支持
(四)服务于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缺乏财税支持
(五)大中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主辅分离缺乏财税政策推动
二 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制度层面——产业链视角
(二)法律层面——法规体系
(三)管理层面——产业组织
第八章 支持制造业强国战略的财税政策选择
一 财税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成框架
二 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全面推进制造业布局、集群和平台建设
(一)优化制造业产业布局的财税政策
(二)提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财税政策
(三)促进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和发展的财税政策
三 促进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四 降低装备制造业的宏观税负
五 支持装备制造企业海外投资、并购
六 建立国产化财政激励机制
七 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的财政补贴力度
八 支持装备制造基础零部件的发展
九 建立支持制造业强国战略的财政政策关系矩阵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