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电子书 >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指数(2016)研究报告

纸书售价: 36.0 纸书定价:¥45.0 电子书售价: 1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背景
一 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已成国际共识
二 国家区域战略部署要求区域协同发展
三 长江经济带建设要求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
第二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评价方法
一 科学基础与理论依据
(一)增长极理论
(二)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二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二)前瞻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三)国际性与地方性相结合
三 协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经济发展指标
(二)科技创新指标
(三)交流服务指标
(四)生态保护指标
四 指标计算与赋值方法
第三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结果
一 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 长江经济带专题领域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二)长江经济带城市科创协同发展能力排行榜
(三)长江经济带城市交流服务能力排行榜
(四)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协同能力排行榜
(五)不同领域协同能力的相关关系
三 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变化情况
四 城市协同发展能力的空间分异
第四章 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组建长江经济带协同治理委员会
二 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
(一)建立长江流域现有生态环境保护机构之间的协作网络,将绿色发展作为创新驱动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二)启动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跨界共享试点,推动联合国框架下的绿色技术共享机制建设
(三)启动长江环保信息库建设,推动科学决策和环保信息的开发利用
(四)加快构建横向水生态补偿/交易框架,切实解决上中下游无序排污导致的水环境持续恶化问题
三 优化长江经济带产业协同创新机制
(一)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分工与布局,推动优势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与升级
(二)协调不同层级的产业基金,加快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三)强化政府对市场的功能性战略互补功能,推进区域协同创新
(四)加强产学研用联盟建设,促进产业互信、互惠、合作机制的形成
四 构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分层协同发展机制
附录1 国内外区域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一 基于要素的区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一)ISO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国际标准(2014年)
(二)西门子和经济学人绿色城市指数(2011年)
(三)英国未来论坛可持续城市指数(2007年)
(四)中国国家环保部生态文明试点示范市建设指标体系(2013年)
(五)美国普华永道机遇城市指数(2014年)
(六)世界银行城市竞争力指数(2015年)
二 基于综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一)欧盟空间发展评价标准及指标体系(2000年)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空间格局测度(2013年)
(三)中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14年)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监测指标体系(2016)
附录2 区域协同发展海外经验
一 欧洲莱茵河生态治理跨国协调管理经验
(一)以国际化、标准化的协同治理确保黄金水道的生态环境压力最小化
(二)以水环境与流域生态协同治理解决生态困境
二 北美五大湖区生态系统协同修复治理经验
(一)一度着火的凯霍加河——五大湖生态系统危机
(二)五大湖生态协同治理模式
(三)其他协同生态恢复行动
(四)五大湖生态协同治理模式的特点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