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视域

纸书售价: 44.0 纸书定价:¥55.0 电子书售价: 2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包容性增长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 不平衡增长:亚洲的证据
二 不均衡增长:中国的证据
三 解决之道:包容性增长
第二节 概念的界定
一 “包容性增长”的概念
二 对“制度”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学者对包容性增长和制度创新的研究
二 国外学者对包容性增长和制度创新的研究
第五节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内容、观点、创新及不足
一 研究内容
二 基本观点
三 可能创新之处
四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理论分析
第一节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阐释
一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二 对包容性增长中国含义的阐释
三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维度
第二节 制度及制度创新的内涵
一 制度的定义
二 制度创新的概念与界定
三 制度创新具有必然性
四 制度创新的内在根据在于制度本身
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
一 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古典学说
二 制度经济学派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三 马克思主义制度创新理论
第四节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
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原则
二 坚持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中心原则
三 科学与价值相统一原则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所有制制度的变迁与创新
一 改革开放前后所有制的探索与创新
二 所有制制度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 所有制制度创新的经验教训
第二节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历程
二 创新收入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增长
三 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 改革开放前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历史进程
二 新时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三 我国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一 建立对公民教育权利保护的法律制度
二 对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教育权利不平等进行调整
三 建立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权利救助制度
四 我国教育制度创新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价值取向
第一节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价值内涵:机会公平
一 经济增长价值导向的追问
二 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内核: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
第二节 马克思公平思想是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理论指导
一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首要价值是公平
二 马克思公平观对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重要价值
三 马克思公平观是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对“公平”的诉求
一 公平含义的考察
二 公平与平等内涵的辨析
三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思想
四 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公平
第四节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对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一 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观点
二 马克思主义公平与效率思想
三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政治选择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理论与实践借鉴
第一节 西方具有“包容性”思想的经济社会发展理论
一 社会排斥与社会融合理论
二 西方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三 北欧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政策理论
四 凯恩斯政府干预的分配理论与普遍福利政策
第二节 危机与变革:政府主导下的分配制度创新
一 政府强制:劳资集体谈判制度
二 劳资谈判与政府援助:最低工资制度
三 政府援助:职工持股制度
第三节 发展与分享: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一 从济贫到全民福利——英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
二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与探索
三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促进教育公平分享发展机会
一 美国依靠制度来保证教育公平
二 法国依托转移支付制度来保障教育公平
第五节 学习与借鉴:西方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的启示
一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分配制度创新
二 建立公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网络
三 重视教育制度创新,实现教育公平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包容性增长制度创新实现路径
第一节 收入分配制度创新
一 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
二 确定科学合理的国民收入各项比例
三 建立公平的行业准入制度
四 推进税收制度创新,强化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
第二节 包容性增长福利制度创新
一 构建中国特色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二 加强制度创新,完善福利制度
第三节 协调区域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差距的现状
二 美国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平衡发展的经验
三 协调区域发展的制度创新
第四节 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创新
一 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 创新土地制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三 创新土地制度,突出农民对农村土地的权属地位
第五节 工业反哺农业制度创新
一 工业反哺农业的国际经验
二 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选择
第六节 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机会均等
一 完善和创新教育投入的相关制度
二 创新教育财政投入的公平机制
三 创新反贫困助学制度
四 改革和创新高考录取制度,均等高等教育机会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