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模式”的哲学研究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为“中国模式”理论命题辩护
第一章 “中国模式”研究述评与概念界定
一 国内外学界关于“中国模式”研究的综述
(一)国外学者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现状
(二)国内学界对“中国模式”的研究现状
二 “中国模式”的指称问题
三 “中国模式”的多维内涵
(一)“中国模式”的经济之维
(二)“中国模式”的政治之维
(三)“中国模式”的社会之维
(四)“中国模式”的文化之维
(五)“中国模式”的生态之维
四 “中国模式”内涵的总体概括
第二章 “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中国模式”的辩证唯物主义蕴含
一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一)“中国模式”体现了实践第一的哲学理念
(二)“中国模式”体现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哲学理念
(三)“中国模式”体现了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哲学理念
二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一)“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体现了价值目的和价值创造的统一
(二)“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价值选择体现了个体价值和整体价值的统一
(三)“中国模式”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辩证统一
三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一)“中国模式”蕴含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方法
(二)“中国模式”蕴含了统筹协调的科学方法
(三)“中国模式”蕴含了循序渐进的科学方法
四 “中国模式”蕴含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一)从“中国模式”的产生形成看,体现了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
(二)从“中国模式”的基本特征看,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三)从“中国模式”的探索方式看,体现了开放性和批判性的辩证统一
(四)从“中国模式”追求的目标看,体现了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
第三章 “中国模式”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下)——“中国模式”对唯物史观的运用和创新
一 “中国模式”对唯物史观的运用
(一)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运用
(二)对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运用
(三)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的运用
二 “中国模式”对唯物史观的创新
(一)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创新
(二)对人民主体论的发展
(三)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及两者的关系
(四)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化和发展
第四章 “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观
一 社会主义观演变史
(一)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主义观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三)列宁、斯大林及苏联社会主义观
(四)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六)社会主义观历史演进的哲学启示
二 “中国模式”与社会主义观的创新
(一)继续深化对社会主义认识
(二)生产力论与共同富裕论的辩证统一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哲学蕴含
(四)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的本质
(五)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
(六)社会主义观发展展望
第五章 “中国模式”与新型现代性
一 现代性问题概述
(一)“现代性”内涵
(二)现代性与现代化的关系
(三)现代性的特征
(四)传统现代性的弊端
(五)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及其对现代性的批判
二 “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蕴含的新型现代性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探索的历程
(二)“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建构的原则和指导思想
三 “中国模式”新型社会主义现代性的特点
(一)把现代化、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统一起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的现代性有本质的区别
(二)在经济方面,开辟了中国经济的市场化道路,初步构建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
(三)在政治方面,确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目标,初步建构了中国政治的现代化
(四)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成果
(五)强调人的现代化,确立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六)在社会发展战略上选择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
第六章 “中国模式”与中国传统哲学
一 中国传统哲学主体思想与“中国模式”概述
二 “中国模式”的中国传统哲学底蕴
三 “中国模式”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转型
(一)从小农思维转向现代思维
(二)从经验思维转向理性思维
(三)从人治思维走向法治思维
(四)从朴素辩证法转向科学辩证法
第七章 完善和发展“中国模式”的哲学思考
一 “中国模式”转型的实质
(一)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建设阶段的转变
(二)增长主义发展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
(三)以“缩差共富”为转型目标
二 对“中国模式”转型方向的思考
三 “中国模式”转型的根本指导与根本方法
(一)科学发展观是转型的根本指导思想
(二)实事求是:转型的根本方法论
(三)群众路线是社会模式转型的根本工作方法
四 “中国模式”转型的策略与重点
(一)充分认识转型过程的复杂性
(二)坚持渐进式改革方略
(三)正确处理好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关系
(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五 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中国模式”转型
(一)利益格局调整与发展模式转型之间的关系
(二)转变发展模式需打破旧利益格局、构建新利益格局
(三)调整和转换利益格局的方法与策略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