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蕉岭创制:“四权同步”的基层治理模式

纸书售价: 70.4 纸书定价:¥88.0 电子书售价: 35.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一 现代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
二 中国基层治理的原型与转型
三 现代基层治理转型的现实要求
四 探索基层治理转型的制度路径
理论研究篇
第一章 全面推进基层治理的制度创新
第一节 直面农村基层治理的“蕉岭困境”
一 治理困境:政府压力难支撑
(一)基层政府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二)基层政府面临着巨大的事务压力
(三)基层政府面临着治理能力挑战
二 服务困境:政策服务难落地
(一)财政资源匮乏,服务难覆盖
(二)政府职能不清,服务难供给
(三)服务平台缺乏,服务难落地
三 发展困境:社会力量难发挥
(一)社会群众参与难
(二)自治组织运转难
(三)社会资源整合难
第二节 激发农村基层治理的“蕉岭思路”
一 转变观念,凝聚创新治理共识
(一)落实简政放权理念
(二)树立多元共治理念
(三)践行服务政府理念
二 创新制度,释放社会发展活力
(一)创新服务机制
(二)规范参与机制
(三)变革管理机制
三 立足传统,激活基层治理资源
(一)推动村民自治组织发展,落实群众自治权利
(二)鼓励宗族组织转型发展,发挥传统文化作用
(三)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凝聚民智整合资源
第三节 探索农村基层治理的“蕉岭路径”
一 路径初探:创导村务监督制度
(一)监督制度创导的动因
(二)监督制度创导的过程
二 路径延伸:创设村民理事制度
(一)理事会制度创设的动因
(二)理事会制度创设的过程
三 路径提升:创行协商议事制度
(一)协商议事制度创行的动因
(二)协商议事制度创行的过程
第四节 创造农村基层治理的“蕉岭规则”
一 监督规则:全面全程式监督
(一)村级公共事务全面监督
(二)事“前中后”全程监督
(三)通过村民考核对村监委进行监督
二 议事规则:民主有序型议事
(一)议事会议召开的规则
(二)客观中立的主持规则
(三)代表发言讨论的规则
三 决策规则:程序规范型决策
(一)议题产生的规则
(二)会前的准备程序
(三)议题讨论的规则
(四)决议形成的规则
第二章 创设基层治理的草根监督制度
第一节 基层监督弱化引发治理困境
一 农村基层民主监督体系的尴尬
(一)上级监督太远
(二)同级监督太弱
(三)下级监督太难
二 村级权力失去监督带来治理风险
(一)村干部自治权力不断膨胀
(二)“小官巨贪”式腐败层出不穷
三 基层常规监督措施收效甚微
(一)以教育方式加强干部廉洁自律
(二)以财务审计手段严防干部腐败
(三)纪委法院联合查处违法案件
(四)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干部行为
第二节 基层社会中诞生的草根监督力量
一 改造传统资源,复活农村乡绅
二 排除各方阻力,组建“村监事会”
三 摸索中前进监事会,工作初显成效
第三节 基层政府助推下的草根制度升级
一 由点到面推广步履维艰
二 配套制度创新“监事会”职能落地
三 监事会转型升级 草根制度逐步完善
第四节 村“两委”到村“三委”大转型
一 原村“两委”组织结构的局限
(一)原村“两委”治理失序
(二)原村“两委”效率低下
(三)原村“两委”缺乏制约
二 蕉岭县“两委”到“三委”的跨越
(一)从机构设置上形成了“三委”并存的格局
(二)从权力行使上实现了领导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分离
(三)从监督机制上实现了向全程化、主动化、立体化的转变
三 村“三委”促进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变革
(一)构建了分权制衡的村级组织结构
(二)创新了村级民主监督机制
(三)完善了农村基层民意表达制度
(四)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全面发展
第五节 第一轮蕉岭创制与村组法修改
一 “蕉岭模式”独具特色
(一)监督有底气
(二)监督有规范
(三)监督有威信
二“蕉岭模式”被逐步认可
(一)蕉岭村务监督制度影响不断扩大
(二)蕉岭改革经验得到充分肯定
三 蕉岭草根监督制度进入国家基本法律
(一)规范了村务公开制度
(二)确保了村务监督效果
(三)赋予了监督新的内涵
第三章 发掘基层治理的传统决策制度
第一节 草根监督之后的民主决策难题
一 村庄民主决策的现实问题
(一)制度不完善
(二)途径不畅通
(三)决议难落实
二 村民民主参与的多重困境
(一)参与能力低
(二)参与途径少
(三)参与效果差
三 农村基层治理陷入空转悬置
(一)村民自治空转
(二)基层民主悬置
第二节 自然村里面内生的宗族理事会
一 诞生背景: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一)客家文化
(二)宗族传统
(三)村庄形态
二 运作机制:宗族事务的公益化
(一)传统宗族事务的内生性参与
(二)从宗族事务到公益事业的扩散
(三)自然村公益事业的有效落实
三 突出效果:村民自治的有效性
(一)促进了村民参与
(二)兴办了公益事业
(三)形成了村庄内聚
第三节 在宗族理事会中实现民主决策
一 组织基础:村落自治中的宗族理事会
(一)外出乡贤构成的名誉理事长
(二)德高望重的理事长
(三)民主选举的村民理事
二 决策程序:动议、协商、决议“三步走”
(一)理事长的动议
(二)多方参与的民主协商
(三)利益相关的民主决议
第四节 宗族理事会的功能定位
一 固有功能:宗族理事会的“历史坐标”
(一)宗族理事会的组织功能
(二)宗族理事会的动员功能
(三)宗族理事会的引导功能
(四)宗族理事会的团结功能
二 作用新探:宗族理事会的“现实延伸”
(一)宗族理事会发挥稳定作用
(二)宗族理事会执行沟通职能
(三)宗族理事会起到规约作用
(四)宗族理事会产生互助作用
(五)宗族理事会彰显教育价值
第五节 宗族理事会的局限和未来
一 制度短板:宗族理事会的局限
(一)族民治理侵蚀村民自治
(二)生活和交往中的不对称
(三)监督失力导致宗族影响消减
二 制度创新:宗族理事会的未来
第四章 探索基层治理的民主决策制度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项目难以落地
一 政府力量有限,“管不全”项目
二 村委事务繁多,“管不好”项目
三 村民参与不足,“管不到”项目
第二节 政府引导建立村民理事会破局
一 因势利导,培育组织
二 一事一议,协商共谋
三 携手参与,齐心建设
四 试点先行,困局突破
第三节 以规范制度力促改革持续深入
一 设立指引,引导村民理事会成立
二 制定章程,规范村民理事会运行
三 构建机制,保障村民理事会长效
第四节 第二轮蕉岭创制与中央“一号文件”
第五章 再创基层治理的协商议事制度
第一节 自然村的村民理事会向上发展
一 “蕉岭传统”培育内生组织
二 “村落自治”形成倒逼机制
三 “蕉岭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第二节 最早诞生的村级协商议事会
一 初步试点,落实民主协商
二 试点推进,再造协商机制
三 试点铺开,构建“蕉岭模式”
第三节 村级协商议事会的规范化建设
一 村级协商议事会的功能定位
二 村级协商议事会代表的产生机制
三 村级协商议事会的议事制度
第四节 基层治理三级联动体系的探索
一 乡村两级协调互动
二 村内实现协商共议
三 乡村组三级协商联动
第六章 重构基层治理的总体规则制度
第一节“三会”带来基层治理结构调整
一 单一治理主体规则难以满足多元治理需求
二 各组织之间缺乏统筹难以更好发挥效力
三 各种议事程序没有理顺难以协调运行
第二节 校地合作推动“蕉岭规则”的建立
一 蕉岭规则初步探索
二 协商议事会“升级突破”
三 提升蕉岭规则建体系
第三节 探索完备的基层治理规则体系
一 塑造多类蕉岭规则体系
(一)选人规则
(二)议事规则
(三)议程规则
二 协调村级议行的规则体系
(一)各会之间的议行协调
(二)行政村、自然村两个层面的议行合一
(三)行政村与自然村的议行合一
三 总结蕉岭规则体系的特征
(一)校地合作,协力共治
(二)融会借鉴,实事求是
(三)继承传统,完善当前
第四节 第三轮蕉岭创制与“蕉岭规则”的形成
一 第三轮蕉岭创制的内容
二 系统规则的“不可或缺”
(一)治理方式科学化的客观要求
(二)治理体系系统化的客观要求
(三)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要求
二 推动基层治理“跨代升级”
(一)第三轮创制推动基层治理有方向的开展
(二)第三轮创制推动多元共治有序开展
(三)第三轮创制推动基层治理机制协调运行
第七章 走进基层治理的“四权同步”时代
第一节 蕉岭“四权同步”的制度基础
一 构建村级权力监督机制
二 打造村级自治参与机制
三 创新基层协商民主机制
第二节 以村务监督委员会落实民主监督权
一 评议全面化,促使村干部依法履责
二 考核客观化,确保监委会恪尽职守
三 参与常态化,保障村民的主权地位
第三节 以村民理事会制度落实民主决策权
一 深悟民情,真心实意转作风
二 普惠民生,万众一心促和谐
三 凝聚民心,和睦相处保稳定
四 广汇民力,团结共进谋发展
第四节 以协商议事规则落实民主管理权
一 法治化管理,用机制保障民主管理权的落实
二 动态化管理,用实效深掘村民内在创新潜能
三 人性化管理,用信任激活村民当家做主的情感
第五节 从“四权不同步”到“四权同步”
一 “四权不同步”是蕉岭创制的起点
二 权利保障是蕉岭创制的重点
三 农民参与是蕉岭创制的保障
结语
一 蕉岭创制是基层治理的领跑者
二 蕉岭创制是回应中央命题的地方答卷
三 蕉岭创制是接力式改革的优秀典范
四 蕉岭创制是地方改革精神的集中体现
专题报告篇
协商共治:基层治理“减负增能”——基于广东省蕉岭县基层治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一 协商共治:探索基层治理的蕉岭路径
(一)从封闭到开放,释放社会治理空间
(二)从一元到共治,广纳社会治理主体
(三)从单向到互动,激活社会治理过程
二 减负增能:蕉岭“协商共治”社会治理模式的成效
(一)减轻了政府的工作负担
(二)激发了社会资源的活力
(三)增强了群众的参与能力
(四)提升了社会治理的水平
三 治理变革:蕉岭“协商共治”社会治理模式的启示
(一)协商共治要以调整社会治理体制为重点
(二)基层协商民主是协商共治的核心价值
(三)尊重规则是协商共治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四)协商共治是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
规则型治理:领跑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之路——基于广东省蕉岭县基层治理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一 小规则,牵引出基层治理“大变革”
(一)规则法治化,创新治理方式
(二)规则民主化,扩充治理主体
(三)规则系统化,拓宽治理内容
(四)规则程序化,提升治理手段
二 小规则,谱写出基层治理的巧篇章
(一)从“小规则”到“大原则”
(二)从“一言堂”到“百家论”
(三)从“不敢做”到“放心干”
(四)从“拖懒散”到“速快勤”
三 小规则,预示着基层治理的新方向
(一)规则牵引是填补基层治理空白的有效方式
(二)提高基层治理效率是规则制定的核心
(三)找准基层治理切入点是规则制定的关键
四权同步:破解后选举时代权利失衡困境——基于广东省蕉岭县基层治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一 三制协同:蕉岭县着力于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径
(一)一核三元,体制协同,明确治理主体
(二)四化一体,机制协同,梳理治理机制
(三)多层参与,制度协同,保障治理效果
二 四权同步:蕉岭县基层治理创新的初步成效
(一)维护了村民选举权
(二)用好了村民决策权
(三)保障了村民管理权
(四 强化了村民监督权
三 治理升级:蕉岭县基层治理创新的经验启示
(一)协商民主是“四权同步”治理体系的核心价值
(二)体制机制建设是基层民主治理有效实现的根本保证
(三)“四权同步”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跨越治理陷阱:基层治理体制的大转型——基于广东省蕉岭县基层治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一 单一治理:传统基层治理体制中的突出问题
(一)重政府,轻社会
(二)重行政,轻自治
(三)重管理,轻服务
二 复合共治:基层治理体制改革的探索路径
(一)重塑政府职能,强化政府服务能力
(二)释放自治空间,激发村民自治活力
(三)汇聚社会力量,增强社会调节潜力
三 系统创新:基层治理体制创新的经验启示
(一)政府治理转型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前提
(二)治理体制创新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核心
(三)激发社会参与是基层治理创新的关键
(四)基层治理体制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协商下乡:寻找基层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基于广东省蕉岭县村级协商议事会的调查与思考
一 协商下乡:村级协商议事会的具体做法
(一)设组织,搭建村级协商议事会的架构
(二)定人员,明确村级协商议事会的主体
(三)建制度,确保村级协商议事会的运转
(四)梳流程,保障村级协商议事会的效果
二 决策民主:村级协商议事会的显著成效
(一)扩大了村民的有效参与
(二)聚合了村庄各方的力量
(三)保障了村级决策的质量
(四)提升了决策的执行效率
三 协商共治:村级协商议事会的政策价值
(一)广泛的群众参与是协商议事会的前提
(二)充分的协商讨论是协商议事会的核心要素
(三)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基层民主协商的重要条件
(四)协商议事会为基层协商民主开辟新路
草根议会: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民主——基于广东省蕉岭县基层治理实践的调查与思考
一 蕉岭县协商议事会的具体做法
(一)多元化的议题收集,做到“有事可议”
(二)程序化的议案讨论,做到“难事易议”
(三)组织化的决议执行,做到“速议速行”
(四)制度化的议事监督,做到“好事常议”
二 蕉岭县协商议事会的初步成效
(一)打造决策平台
(二)推动决策民主
(三)促进决策科学
(四)提升决策效果
三 蕉岭县协商议事会的经验启示
(一)协商议事会是“一事一议”的升级版
(二)重视规则程序是协商议事会的重要抓手
(三)协商共治是协商议事会有效运作的动力
(四)协商议事会是未来基层治理的发展方向
乡村“小管家”:唤醒基层沉睡的社会资源——基于广东省蕉岭县创建村民理事会的经验与启示
一 小管家,大载体
(一)信息集合,及时输送,信息公开透明化
(二)财力整合,多方筹资,筹资主体多元化
(三)人力凝合,协调沟通,参与主体多样化
二 小管家,大杠杆
(一)“难事”化“易事”,盘活智力资源
(二)“小钱”变“大钱”,盘活财力资源
(三)“要我建”成“我要建”,盘活人力资源
三 小管家,大治理
(一)公益精神是乡村“小管家”的核心
(二)乡村“小管家”要以组织载体为依托
(三)尊重民意是乡村“小管家”工作的出发点
(四)乡村“小管家”是基层治理的突破口
村小组自治: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广东省蕉岭县村民理事会的调查和思考
一 村小组自治为何可行
(一)利益相关
(二)地域相近
(三)文化相连
二 村小组自治如何运转
(一)搭建平台,民事民治
(二)明确职责,民事民办
(三)制定规则,民事民议
三 村小组自治的运行成效
四 村小组自治的经验启示
(一)利益相关是小组自治有效运行的基础
(二)内生资源是小组自治运行的重要条件
(三)两级自治是村民自治未来的发展方向
村民理事会:落后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加速器”——基于蕉岭县新农村建设示范片的调查与思考
一 变外推为内生,村民理事新治理
(一)化私为公,多元议事,打造内生平台
(二)上挂下联,多层对接,构筑内生网络
(三)内促外引,多方参与,挖掘内生资源
二 从单干到合建,村民理事显成效
(一)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
(二)减轻了村干部的负担
(三)汇聚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四)改善了村容村貌
三 由政府到社会,内生动力引思考
(一)村民理事会是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
(二)社会资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三)政府引导是村民理事会发展的保障
四权同步: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新探索——广东省蕉岭县协商议事会首“议”启示
一 协商议事落实决策权,破解村治“无的放矢”难题
(一)实化决策权,使村庄治理有目标
(二)硬化决策权,使基层民主有结果
(三)深化决策权,使村民自治有保障
二 协商议事强化管理权,破解村治“无章可依”难题
(一)村庄治理元规则:协商议事有序可守
(二)商议公开硬规则:村治事务有据可查
(三)事务执行前规则:治理行动有法可依
三 协商议事扩展共治力,破解村治“群策乏力”难题
(一)扩大参与范围,强化群策效力
(二)借力村外资源,优化商议效率
(三)拓展协商关系,深化主体互信
四 协商议事会革新机制与启示
(一)协商民主是协商议事会革新的核心价值
(二)落实村治是协商议事会创制的内在需求
(三)协同共治是协商议事会运作的持续动力
(四)自治下移是协商议事会发展的外部机遇
内生内动型自治:宗族理事会参与村级治理——基于广东蕉岭创新村级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一 资源内生:宗族理事会何以运行
(一)血脉相连
(二)利益相关
(三)文化相近
二 自治内动:宗族理事会如何参与村级治理
(一)明确职责,自我服务
(二)多方参与,自我管理
(三)落实权利,自我决策
三 蕉岭宗族理事会的现代启示
(一)组织内生是完善基层组织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二)内源性治理资源是激活自治动力的有效手段
(三)“两级自治”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有效形式
学术研讨篇
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全面深化改革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全国研讨会实录
第一部分 论坛欢迎辞
第二部分 论坛主题发言
一 深化农地制度改革
二 如何培育农业新兴经营主体
三 深化乡村社会治理改革
四 农业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
五 推进新型城镇化需关注的问题
第三部分 蕉岭经验论证会
第四部分 论坛讨论发言
第五部分 论坛共识
新闻报道篇
蕉岭土地确权探路农村综合改革
蕉岭创新村级治理体系 探索协商议事制度
农村综合改革的“蕉岭探索”
蕉岭基层治理改革:“一办一中心”村民很舒心
蕉岭以产权改革为导向为农村改革闯新路
广东农村综合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蕉岭探索创新村级治理体系大事小事怎么办 村民商量说了算
蕉岭县“农村改革”先行先试惠百姓
新农村建设开创新局
蕉岭农村综合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
蕉岭建立协商议事会制度初步构建“一核三元四权同步多层共治”村级治理体系
蕉岭村级治理创新是国家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样本
梅州蕉岭镇级机构或仅设“一办一中心”
广东梅州镇级机构“大部制”改革仅设“一办一中心”
打造社会治理蕉岭模式
推动村务监督,其实是爱护村干部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