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国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著作评析

Analysis of Marx ideology of foreign classics

纸书售价: 102.4 纸书定价:¥128.0 电子书售价: 51.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导论 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
一 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蜕变及其历史必然性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历史转型
四 学术开放与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体系建设
第一章 意识形态概念演变的精要分析——评析大卫·麦克里兰的《意识形态》
【解释与阐发】
一 意识形态概念历史演化的概述
二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三 非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四 当代意识形态研究的主流路径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节选)
第一章 概念的历程
第二章 马克思
第二章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
【解释与阐发】
一 概述
二 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使用的分析
三 意识形态与阶级
四 意识形态逻辑论证的策略和超越意识形态的途径
五 “反思”
【原著精选】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节选)
导言
一 意识形态:唯心主义和思想辩护理论(apologia)
九 反思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演变
【解释与阐发】
一 概述:马丁·塞利格及其著作
二 马克思基本精神视域中的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①
三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意识形态概念
四 “基本的意识形态”与“操作性的意识形态”概念及其价值
五 关于考茨基的意识形态思想
【原著精选】
《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一 篇批评性的论文》(节选)
第一部分:夸大之罪
2.正统马克思主义信条的多个侧面
3.扭曲的和正确的思想
4.事实的压力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
【解释与阐发】
一 概述:乔治·拉伦及其著作
二 评拉伦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
(一)整体性的方法论
(二)批判精神下的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
1.关于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发展阶段划分的异议
2.拉伦视域中马克思否定的意识形态概念
(三)对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的两种误解
(四)拉伦对马克思否定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再反思
【原著精选】
《马克思主义与意识形态》(节选)
1.意识形态的特征:马克思的解释
1.2 马克思认识发展的阶段
1.3 意识形态与哲学批判
1.4 意识形态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建构
1.5 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社会的关系
1.6 正确看待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
2 意识形态含义的嬗变:从马克思到葛兰西
2.1 肯定的含义的演变:根源
2.2 恩格斯的贡献
第五章 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
【解释与阐发】
一 作者及其著作简介
二 “虚假意识”概念的全景素描
(一)派尼斯的有力辩驳:马克思不是一个非认识论的功能主义者
1.“虚假意识”概念的认识论及社会历史根源
2.“虚假意识”概念认识论根源的方法论基础
(二)麦克卡尼的真实意图:意识形态概念与阶级利益紧密相关
1.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不是一个认识论范畴
2.意识形态是服务于一定阶级利益的特殊的意识形式
(三)双方的缺失: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立足点的空场
1.人本主义框架导致的缺失
2.功能主义框架导致的缺失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的真实世界》(节选)
第三章 认识论沉疴
《意识形态与虚假意识——马克思和他的历史先驱们》(节选)
第六章 青年马克思著作中的异化与虚假意识
第六章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解释与阐发】
一 评介和出版
二 对曼海姆的误读:意识形态的两重含义的区分及其实质
三 曼海姆的挑战:从意识形态走向科学(知识社会学)
四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的精髓:按照工人阶级世界观的面貌改造世界
五 沿着马克思的理论方向对意识形态进行创新研究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节选)
第一章 对问题的初步探索
第二章 意识形态和乌托邦
第七章 意识形态与文化霸权
【解释与阐发】
一 葛兰西及其著作
(一)生平
(二)主要著作及观点简介
二 实践哲学:构建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理念之基
(一)葛兰西实践一元本体论思想
(二)葛兰西实践哲学的认识论思想
(三)实践哲学的理论本质与功能
三 葛兰西视域中的“意识形态”概念
(一)描述性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意识形态”与“社会实践”
(三)意识形态的统一问题
(四)“意识形态”与“政治行动”
四 “市民社会”:把握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密钥”
(一)“市民社会”概念解读: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二)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独特理解
五 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文化霸权)理论
(一)以争夺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文化革命观
(二)文化霸权实施的前提——“同意”、“认同”
(三)文化霸权的承担者——有机知识分子
六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的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原著精选】
《狱中札记》(节选)
1.历史文化问题
1.1 知识界
1.2 论教育
1.3 意大利历史随笔
2.政治随笔
2.1 现代君主
2.2 国家和市民社会
3.哲学研究
3.1 哲学研究
3.2 马克思主义诸问题
第八章 意识形态理论与国家机器
【解释与阐发】
一 阿尔都塞及其对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贡献
二 意识形态概念
三 意识形态与科学
四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
五 意识形态是跨越阶级社会的永恒存在
六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承担着社会再生产的功能
(一)意识形态国家机器(AIE)
(二)意识形态的主体询唤功能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研究笔记)》(节选)
意识形态的国家机器
关于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论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意识形态是一种“表象”
意识形态把个体质询为主体
补遗
第九章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
【解释与阐发】
一 概述
二 独立独特的分析语境:从政治意识形态到文化意识形态的跨越
(一)马克思把“意识形态”变成了政治论战的重要武器
(二)文化觉醒和文化批判成为意识形态转型的内在前提
三 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构架:传媒占据现代文化的中心维度
(一)现代社会人们面临媒介化生存的现实
(二)大众传播创造着新型的社会关系
(三)“有调控的多元主义”为未来传播运行立轨
四 精致而严密的理论阐释:象征形式在运用中决定意识形态
(一)回到马克思又抽象马克思:意识形态就是服务于权力的意义
(二)大众传播的发展使意识形态第一次涌现为群众现象
(三)象征形式只有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才是意识形态的
五 惊人的复杂性和易于接近的风格:意识形态理念建设的基本文本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节选)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概念
第二章 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对一些理论论述的批判性分析
第三章 文化的概念
第十章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
【解释与阐发】
一 基本结构
二 什么是意识形态
三 对社会主义的评析
四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的实质
【原著精选】
《现代政治意识形态》(节选)
第一章 意识形态的本质
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哈贝马斯技术意识形态论评析
【解释与阐发】
一 概述:尤尔根·哈贝马斯及其著作
二 合理化:探索新意识形态的理论出发点
三 “劳动”与“相互作用”:探索意识形态演变的一 个新的范畴框架
四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基础的新变化
五 重建唯物主义:揭示新意识形态后的一次并不成功的努力
【原著精选】
《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节选)
第十二章 意识形态与发达工业社会或后工业社会
【解释与阐发】
一 概述
二 当代极权主义形成的原因:工业技术决定论
三 意识形态的封闭域: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新的控制形式:技术理性代替政治理性
(二)被遏制的意识形态
四 单向度的意识形态:肯定性思维的胜利
五 意识形态单面发展的替代方案:解放的幻象
(一)意识形态解放的历史主体
(二)意识形态解放的途径:文化大拒绝和乌托邦
六 “单向度意识形态”替代方案的局限性及其意义
【原著精选】
《单向度的人: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研究》(节选)
第一篇 单向度的社会
社会变革的遏制
第十三章 意识形态的终结
【解释与阐发】
一 “意识形态终结论”的理论氛围
二 社会结构的变革与“意识形态的终结”
三 历史形而上学:“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方法论检视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节选)
意识形态在西方的终结 ——一个结语
重读《意识形态的终结》,1988年——为纪念雷蒙·阿隆而作
“意识形态终结论”由来、主要内容及其理论实质——评丹尼尔·贝尔的《意识形态的终结——五十 年代政治观念衰微之考察》
第十四章 犬儒主义的“后意识形态”理论
【解释与阐发】
一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辨析
(一)传统的意识形态概念
(二)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
(三)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概念
二 齐泽克“后意识形态”的基本观点分析
(一)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
1.无意识主体——三界说(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
2.崇高客体
(二)意识形态的幻象和缝合点
(三)意识形态的征兆和崩溃点
(四)“意识形态”直接就是社会存在
三 “后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实践意义
【原著精选】
《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节选)
马克思怎样发明了征兆?
1.马克思、弗洛伊德:形式之分析
2.商品形式的无意识
3.社会征兆
4.商品拜物教
5.极权主义笑声
6.作为意识形态一种形式的犬儒主义
7.意识形态幻象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