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间权力网络与边疆基层治理: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组织基础

纸书售价: 44.8 纸书定价:¥56.0 电子书售价: 22.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以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
(二)比较分析的方法
(三)“规范性研究”与“实证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四 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治理的概念
(二)中间权力网络的概念
1.公共领域
2.社会资本
3.权力的文化网络
(三)边疆、边疆多民族地区
五 研究内容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中间权力网络:国家基层治理的社会基础
一 从社会治理到国家治理:多元政治力量的协作
(一)治理的缘起:从自然社会到政治社会
(二)治理的演变:社会治理、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
(三)治理的共同特征
二 有效治理的基础:中间权力网络与治理方式的耦合
(一)何为有效治理
(二)影响有效治理的多元因素
(三)国家与社会的耦合:新的解释角度
三 有效治理的实现:三种选择
第二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差异
一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评估体系
(一)国内与国外治理评估体系
1.国外治理评估体系
2.国内治理评估体系
3.国内外治理评估体系的评价
(二)如何确立治理评估体系
1.何为治理?
2.谁来制定评估指标?
3.评估什么?
4.单一性指标或复合性指标?
5.如何获取治理评估的数据?
(三)本书的治理评估体系
1.经济领域的评估指标
2.政治领域的评估指标
3.社会领域的评估指标
4.文化领域的评估指标
5.生态领域的评估指标
二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差异的生成
(一)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边疆多民族地区政治发展的差异
(三)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差异
(四)边疆多民族地区文化发展的差异
(五)边疆多民族地区生态发展的差异
三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差异的特征
第三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差异生成的原因
一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模式的同质化
(一)改革开放前的独断式治理
(二)改革开放后的协商式治理
(三)独断式治理与协商式治理的异同
二 边疆多民族地区中间权力网络的多样化
(一)“多元无序”: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中间权力网络
1.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多民族地区的革命组织
2.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反动组织
3.新中国成立之初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传统组织
(二)“一元主导”:改革开放之前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中间权力网络
(三)多元与有序:1985年之后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中间权力网络
三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绩效的差异化
第四章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改善的路径
一 有效治理:改善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目标
(一)经济领域的改革,
(二)政治领域的改革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
2.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的精简和强化
3.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三)社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1.社会事业的发展
2.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3.民族关系的调整
(四)思想领域的改革和发展
(五)生态领域的改革和创新
二 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变革的路径
三 推进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方式的多元化
(一)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协商式治理
(二)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独断式治理
(三)边疆多民族地区的被动式治理
四 促进边疆多民族地区中间权力网络的现代化
(一)改革与重构:传统型中间权力网络的现代化
(二)转型与升级:权利型中间权力网络的发展
(三)分化与瓦解:权力型中间权力网络的弱化
结论
一 治理现代化: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的趋向
二 国家与社会的协作: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
三 中间权力网络的现代化:边疆多民族地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组织路径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