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

纸书售价: 46.4 纸书定价:¥58.0 电子书售价: 23.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论
一 语气
(一) 语气的性质
(二) 语气与口气
(三) 语气的类别
(四) 语气的表达手段
1.语音的表达
2.词汇的表达
3.语法的表达
4.综合的表达
二 语气词
(一) 语气词的名称及范围
1.第一个时期:称名笼统,无细致分类,不区别类属
2.第二个时期:称名明确,有细致分类,注意区别类属
(二) 语气词的性质特点
1.语气词的表音性
2.语气词的灵活性
3.语气词的易变性
4.语气词的能产性
5.语气词的系统性
(三) 语气词的相关研究概述
1.个案研究
2.断代研究
3.地域研究
4.理论研究
三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研究意义
(一) 《聊斋俚曲》作品简介
(二) 《聊斋俚曲》语言特点
1.语音方面
2.词汇方面
3.语法方面
(三)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意义
四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研究思路
(一) 《聊斋俚曲》语气词系统的拟定
(二)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的方法
1.专书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
2.断代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
3.穷尽式研究与例举式研究相结合
(三)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的相关说明
1.引书体例
2.部分符号说明
第一章 《聊斋俚曲》中的口语语气词
第一节 么①
一 “么”的语法功能
(一) “么”表疑问语气
1.用在是非问句中
2.用在测度问句中
3.用在反诘问句中
(二) “么”表非疑问语气
1.用在感叹句后
2.用在祈使句中
3.用在陈述句后
4.用在句中停顿处
二 “么”的特点
(一) 表疑问语气为“么”的基本语法功能
(二) 全疑而问是“么”最主要的语法功能
三 “么”的语音及书写形式变化
第二节 呢①
一 “呢”的语法功能
(一) “呢”表疑问语气
1.用于特指问句
2.用于是非问句
3.用于选择问句
4.用于反诘问句
(二) “呢”表非疑问语气
1.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认同或否定语气
2.用在句子末尾,指明事实并带有强调夸张的语气
3.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轻蔑不满的语气
4.用在假设或条件小句的末尾,表示句中停顿
二 “呢”的特点
(一) “呢”的使用日趋普遍
(二) 表疑问语气为“呢”的基本语法功能
(三) 用于特指问句是“呢”表疑问功能的主流
第三节 哩①
一 “哩”的语法功能
(一) “哩”表非疑问语气
1.用在句子末尾,指明事实并带有强调夸张的语气
2.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轻蔑不满的语气
3.用在句子末尾,表示命令或催促
4.用在句子成分之间,表示列举
(二) “哩”表疑问语气
1.用于特指问句
2.用于选择问句
3.用于反诘问句
二 “哩”的特点
(一) “袪疑树信”、“叙实夸张”为“哩”的基本语法功能
(二) 疑问用法的“哩”呈现萎缩态势
1.从数量上看
2.从疑问功能上看
三 “哩”、“呢”、“那”之间的关系
(一) 三者在来源问题上的纠葛
1.“呢”、“哩”的关系
2.“呢”、“那”的关系
(二) 三者在功能上的交叉
(三) 三者在势力上的消长
第四节 呀①
一 “呀”的语法功能
(一) “呀”表非疑问语气
1.用在陈述句末
2.用在祈使句末
3.用在感叹句末
4.用在句子停顿处
5.用在并列复句的分句后
6.用在“A呀A(呀)”格式中
7.用在“A呀B(呀)”格式中
(二) “呀”表疑问语气
1.用于是非问句
2.用于选择问句
3.用于反复问句
4.用于反诘问句
5.用于特指问句
二 “呀”的特点
(一) 从“呀”的使用数量上看
(二) 从“呀”的功能上看
1.“呀”对“也”的功能进行选择性继承
2.“呀”语法功能的进一步扩展
第五节 哇(咓)
一 “哇”的语法功能
(一) “哇”表疑问语气
(二) “哇”表感叹语气
二 “哇”为“啊”的语音变体
第六节 那(哪)
一 “那(哪)”的语法功能
(一) “那(哪)”表非疑问语气
1.用于名词性成分后
2.用于形容词性或动词性成分后
3.用于句子后
(二) “那(哪)”表疑问语气
1.用于反复问句
2.用于反诘问句
3.用于选择问句
二 “那(哪)”的特点
(一) 原语气词“那”的衰落
(二) 语气词“啊”变体“哪”的兴起
第七节 呵(阿、啊)
一 “呵(阿、啊)”的语法功能
(一) “呵”的使用情况
1.用在句中停顿处,以舒缓语气
2.用在假设小句后,表假设语气
3.用于呼语后,表示呼唤
4.用于疑问句后,表示疑问语气
(二) “阿(啊)”的使用情况
二 “呵(阿、啊)”少用的原因
三 “呵(阿、啊)”的来源问题
(一) 语音演变说
(二) 词汇替代说
(三) “呵(阿、啊)”与“呀”、“哇”、“哪”的关系
1.“呵(啊)”前音节末尾音素的分布情况
2.“呵(阿、啊)”与语气词“呀”的关系
3.“呵(阿、啊)”与语气词“哇”的关系
4.“呵(阿、啊)”与语气词“那(哪)”的关系
第八节 罢(吧)①
一 “罢”的语法功能①
(一) 用在陈述句末
(二) 用在祈使句末
(三) 用在疑问句末
(四) 用在陈述句末
(五) 用在陈述句末
(六) 用在句中
二 “罢”的特点
(一) 在语法功能上
(二) 在书写形式上
三 “罢”的来源
第九节 着
一 “着”的语法功能
(一) 用于祈使句
1.表命令
2.表禁止
3.表请求或劝勉
4.表催促
(二) 用于且然句
1.“着”所在句式有语法标记
2.“着”所在句式无语法标记
(三) 用于从句句尾
1.有表结果分句的假设句
2.无表结果分句的假设句
二 “着”的特点
三 “着”三种用法之间的关系及发展脉络
(一) 在时间上,三种用法的出现前后相续
(二) 在来源上,三者一脉相传
1.祈使语气来源于动态助词“着”
2.先时语气是祈使语气的进一步发展
3.假设语气是先时语气的进一步发展
四 “着”的读音
(一) 与押韵有关
(二) 与语音轻化有关
第十节 则个
第十一节 时
一 “时”的语法功能
(一) “时”所在小句有形式标记
(二) “时”所在小句无形式标记
二 “时”的特点
第十二节 的①
一 “的”的语法功能
(一) 表确认语气
1.对已成事实的确认
2.对一般事理的确认
3.对目前某种事态的肯定
(二) 表确信语气
1.对假设或未来的某种情况作出客观判断,表明说话人的肯定态度
2.对假设或未来的某种情况作出主观声明,表明说话人的意愿
(三) 表确询语气
1.有疑而问
2.无疑而问
二 “的”的特点
(一) 从数量上看
(二) 从三者所表现的语气看
(三) 从三者之间的关系看
三 “的”的来源
第十三节 来①
一 “来”的语法功能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疑问句
1.用于特指问句
2.用于反诘问句
3.用于反复问句
(三) 用于祈使句
(四) 用于感叹句
(五) 用在句中
1.在句中表停顿
2.在句中作衬字
二 “来”的特点
第十四节 嗹
第十五节 咧
第十六节 哟①
一 “哟”的语法功能
(一) 用于呼语后,表示感叹语气
(二) 用于句中或句末,表示夸张语气
二 “哟”的特点
第十七节 嚛
第十八节 咳
第十九节 着哩
一 “着哩”的语法功能
(一) 形+着哩
(二) 形+多着哩
二 “着哩”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一) “着”所在句式的变化
1.动+着+宾+哩
2.动+着+哩
(二) “着”前谓词词性的转移
(三) “着哩”表达功能的扩展
第二十节 哩么
一 “哩么”的语法功能
(一) 用于是非问句
1.用肯定形式发问
2.用否定形式发问
(二) 用于反诘问句
1.用否定的形式表达对事物肯定的看法
2.用肯定的形式表达对事物否定的看法
二 “哩么”的来源
(一) “哩么”源于“了+么”
1.从语法功能上看
2.从语音上看
(二) “哩么”源于“哩+么”
三 “哩么”的性质
(一) “哩么”为两个语法单位的组合形式
(二) “哩么”为一个独立的语气词
四 “哩么”的相关语气词形式
(一) 呢么
(二) 呢吗
第二十一节 罢了
一 “罢了”的语法功能
二 “罢了”的相关形式
(一) 也罢了
(二) 就罢了
(三) 便罢了
三 “罢了”的来源
第二十二节 也罢
一 “也罢”的语法功能
(一) 表示罢了、算了;只好如此
(二) 表示让步及对现状的容忍、接受
二 “也罢”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一) 动词“罢”的语义及句法位置的改变
(二) 副词“也”与动词“罢”共现
(三) 语气词“也罢”的形成及功能的扩展
第二十三节 便了
一 “便了”的语法功能
(一) 表示决定、允诺,告诉对方不必疑惑的语气
(二) 表示仅此而已、不过如此的语气
二 “便了”的来源及性质
三 “便了”的发展演变
第二十四节 便是
一 “便是”的语法功能
二 “便是”的来源
三 “便是”的发展演变
第二十五节 就是(了)
一 “就是(了)”的语法功能
(一) 表示肯定、确认语气
(二) 表示如此而已的语气
二 “便是”、“就是(了)”的消长
第二十六节 不成
一 “不成”的语法功能
(一) 前有表反诘语气的形式标记
(二) 前无表反诘语气的形式标记
二 “不成”的语法化过程
三 反诘语气词“么”、“不成”的比较
(一) “不成”可作谓语中心
(二) “不成”可作动词补语
1.动+不成
2.动+不成+宾
3.动+宾+不成
(三) “不成”可作语气副词
第二章 《聊斋俚曲》中的仿古语气词
第一节 也
一 “也”的语法功能
(一) 表示对事实的静态确认
1.用在判断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2.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强调、确认语气
3.用在祈使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4.用在感叹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5.用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二) 表示事态的变化
1.表已然
2.表将然
二 “也”走向衰落的原因
(一) 判断词“是”的兴起
(二) 表事态变化的“了”的兴起
(三) 新字形“呀”对“也”的替换
第二节 矣
一 “矣”的语法功能
(一) 用于陈述句
1.表示已然,即事态的变化已经发生
2.表示将然,即将要产生的新变化、出现的新情况
3.表示判断,在功能上相当于“也”
(二) 用于感叹句
(三) 用于句中
二 “矣”的特点
第三节 哉
一 “哉”的语法功能
(一) 用于疑问句
(二) 用于感叹句
二 “哉”的特点
(一) “哉”本身特点适合表达夸张情感
(二) “哉”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形式
(三) “哉”在韵文唱词部分迎合了押韵的需要
第四节 乎
第五节 而已
第六节 耳
第七节 焉
第三章 《聊斋俚曲》中的语气词连用
第一节 与“的”相关的语气词连用
一 的罢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祈使句
二 的呢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疑问句
1.用于反诘问句
2.用于选择问句
三 的来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疑问句
四 的么
(一) 用于是非问句
(二) 用于反诘问句
五  的了
六 的哩
七 的呀
八 的来么
九 的来呢
第二节 与“来”相关的语气词连用
一 来么
(一) 用于是非问句
(二) 用于反诘问句
1.肯定形式的反诘问句
2.否定形式的反诘问句
(三) 用于特指问句
二 来呢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疑问句
1.用于特指问句
2.用于反诘问句
3.用于选择问句
三 来呀
四 来咳
五  来哟
第三节 与“了”相关的语气词连用
一 了么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疑问句
1.用于是非问句
2.用于反诘问句
(三) 用于感叹句
二 了罢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祈使句
(三) 用于疑问句
三 了呢
(一) 用于陈述句
(二) 用于感叹句
(三) 用于疑问句
1.用于特指问句
2.用于反诘问句
四 了呀
五  了也(了耶)
六 了么呀
第四节 与“罢”相关的语气词连用
一 罢呀
二 罢呢
三 罢么
四 罢么呀
第五节 与“也/呀”相关的语气词连用
一 也呵
二 呀咳
第四章 结论
一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继承与发展
(一) 文言语气词的遗留
1.仿古的需要
2.塑造人物的需要
3.押韵的需要
(二) 口语语气词的整合与发展
1.语气词语法功能的调整
2.语气词字音字形的调整
二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地域特色
(一) 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与共同语及其他方言呈现出差异
1.关于“啊”语音变体“哇”的发展
2.关于“着”的发展
3.关于“罢”的字形变体“吧”的发展
(二) 语气词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方言语气词
三 《聊斋俚曲》中语气词连用的特点
(一) 语气词连用的广泛性
(二) 语气词连用的层次性
四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词素化现象
(一) 着哩
(二) 哩么
(三) 不着
(四) 若着
(五) 要着
五  《聊斋俚曲》语气词的使用与文体的关系
六 《聊斋俚曲》语气词研究的相关启示
(一) 语气词源词特征的稳固性
(二) 语气词流变的复杂性
(三) 语气词系统的能产性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