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电子书 >

中国原生态文化问题研究:文化经济学的视野

纸书售价: 60.8 纸书定价:¥76.0 电子书售价: 30.4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引论 何谓原生态,谁之原生态
一 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
二 问题发生的当代性
三 如何对待原生态文化问题
四 现代背景和文化经济学的研究路子
五 基本论题和著述内容
第一章 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谱系
第一节 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的发端
第二节 原生态文化概念的文化活动使用
一 原生态民族文化
二 原生态舞蹈
三 原生态音乐
四 原生态摄影
五 原生态旅游
六 原生态教育
七 原生态体育
八 原生态食品
九 原生态服饰
十 原生态选美
十一 原生态医疗
十二 原生态节庆
十三 原生态工艺
十四 原生态图书(含影像)
十五 原生态电视频道
十六 原生态网页(宣传、购物)
十七 原生态文化研究
十八 原生态文化学术刊物
第三节 工农商等行业的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
一 工业层面
二 农牧业层面
三 服务业层面
第四节 原生态文化概念在学术层面的使用
一 特定区域传统民族文化研究
二 民族文化研究机构和平台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四 民族区域旅游人文资源开发研究
五 民族民间音乐及演唱技巧研究
六 文化生态学引入以及民族民间传统生态知识与技能研究
七 传统民族文化习俗研究
八 民族民间传统服饰研究
九 历史学研究的原始材料指称
十 中国哲学的原生性范式
十一 西方哲学和辩证法的原始意蕴
十二 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本意涵研究
第五节 原生态文化概念使用的特征
1.广泛性
2.多元性
3.传统性
4.民族性
5.实践性
6.重构性
7.生态性
第二章 原生态文化的文化活动现象
第一节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一 展示丰富民族民间歌舞音乐
二 反映民俗节庆文化
三 呈现原生态自然风光
四 探讨原生态民族文化的理论
五 推荐特色民族商品
六 推进文化遗产保护
七 挖掘地方历史人物文化
八 民族传统运动竞技活动(赛事)
第二节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主要空间分布
一 东北地区
1.吉林省
2.辽宁省
3.黑龙江省
4.内蒙古自治区
二 西北地区
1.陕西省
2.甘肃省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三 西南地区
1.四川省
2.重庆市
3.云南省
4.贵州省
5.西藏自治区
6.广西壮族自治区
第三节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时间分布
一 农耕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活动时间
二 滨海滨湖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活动时间
三 游牧民族的原生态文化活动时间
四 我国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年内季节分布
五 原生态文化活动发展的时段分布特征
第四节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基本特点
一 国际化趋势
二 市场化趋势
三 产业化趋势
四 地方性特色
五 民间性特色
第三章 原生态文化的产业化发展
第一节 国内以原生态冠名的企业
第二节 产品或经营理念使用原生态概念的企业
第三节 原生态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 企业空间分布
二 企业的产业、行业分布
三 企业性质
四 发展规模
五 生产和经营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原生态文化企业发展的势头分析
一 原生态文化企业产品的使用价值取向
二 原生态文化企业发展的势头分析
第四章 原生态文化现象的理论反思
第一节 原生态文化现象把握的理论坐标
一 原生态文化现象产生的特殊性
1.原生态文化是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传统文化重构现象
2.原生态文化产生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是传统边缘的民俗文化向中心过渡并世俗化的活动形式,或者传统、边缘文化获得现代性的路径和模式
二 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基本特征
1.传统性
2.当代性
3.多样性
4.主体性
5.生产性
三 原生态文化问题的理论坐标和观察视点
1.关于遗漏主体问题
2.关于停留于解释世界而非改变世界的把握问题
3.原生态文化问题的方法和观察视点
第二节 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实质和研究对象
一 当前原生态文化现象认识的一 个盲点
二 关于原生态文化发生的现实背景
1.市场经济转型和文化产业化
2.新经济分工体系的深化
3.民族和传统文化流失的因应
4.生态压力应对及其价值重构
三 原生态文化现象的实质和特征
四 原生态文化问题研究的对象
1.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主体及其需要以及实践形式
2.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客体资源形式与特征
3.原生态文化活动中社会生产的活动规律和方式
第三节 原生态文化现象研究的方法问题
一 原生态文化现象认识的维度问题
二 当前原生态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1.“对象”的实证和科学主义范式
2.当作一种虚幻的文化观念创造和进行批判的主张
3.指认为一种民俗审美的大众化重构性实践
4.从地方或民族生计模式的文化生态知识和技能挖掘与利用的角度去研究
5.基于现代经济背景的开发与保护的思考和研究
三 原生态文化研究方法的反思
第四节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主体形态
一 原生态文化现象和文化主体问题
二 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文化主体构成和分布
1.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文化主体构成
2.原生态文化主体的分布
三 原生态文化实践主体的特征和发展分析
1.原生态文化实践主体的特征
2.原生态文化实践主体的发展分析
第五节 原生态文化实践的资源特征
一 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主体形态资源
1.原生态文化实践的资源性主体构成
2.原生态文化资源性主体的特征
二 原生态文化实践的物质客体形态资源
1.原生态文化实践的物质客体资源构成
2.原生态文化物质客体资源的特征
三 原生态文化实践的观念形态资源
1.原生态文化实践的观念资源构成
2.原生态文化实践的观念资源特征
四 原生态文化实践资源利用的基本趋向
1.重构性
2.选择性
3.经典化
4.世俗化
第五章 原生态文化的实践特征
第一节 原生态文化的实践策略问题
一 原生态文化实践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问题
二 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交叉与不同
1.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交叉
2.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不同
三 文化遗产保护与原生态文化实践的不同意义
第二节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市场化特征
一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产业分工性
1.国家产业化的背景
2.文化生产的分工性机制形成
3.文化要素转变为经营性资源
二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商业化
1.产生背景的商业化
2.主体行为的商业化
3.资源利用的商业化
三 原生态文化活动的符号化
1.资源类型划分和指示
2.经营路径选择的标识
3.一种信息传播方式
4.特定价值的表征
第三节 原生态文化的产业化经营的技术路径
一 产生背景:新分工和文化产业化的选择
二 资源选择:传统资源和技术因素的现代利用
1.贵州省丹寨原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公司
2.巴马红瑶原生态养生有限公司
3.苗草堂原生态养发馆
三 技术路径:独特性和重构性结合
1.广西凤山原生态产品开发有限公司
2.贵阳侗家食府有限公司
3.贵州红赤水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第四节 原生态文化产业化过程的特殊矛盾
一 文化自身价值目标与商业价值目标的分割和张力
二 原貌性保持与重构性消费之间的对立和张力
三 独特性价值保持与普适性传播之间的矛盾和张力
四 原生态文化项目市场化开发的准则问题
1.原生态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应解决文化传承与经济需要的双重目标和任务
2.原生态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应在生产性保护中构制文化载体的多元性来积极推进项目的传承
3.原生态文化的市场化开发应注重传统维度与现代维度的平衡性,保持开发的适度性
第五节 原生态文化产业的生态价值分析
一 原生态文化产业兴起的“生态”背景
二 原生态文化产业“生态”属性的析证
三 原生态文化产业具有生态建设价值
1.利于传统生态观的传承
2.利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的生计模式重构利用
3.利于传统、民族民间的生态技术开发利用
4.利于现代工业产品的绿色、环保技术的开发及推广以及生态文明的生活观念和习惯的形成
第六章 我国原生态文化实践的当代意义
第一节 原生态文化现象具有中国文化问题的当代性
一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所需要处理的双重关系
1.近现代化和中国文化问题
2.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问题的实质
二 未竟的现代化事业和文化“双重关系”问题的当代承续
1.“改革开放”属于接力我国未竟的现代化事业
2.“改革开放”和文化“双重关系”问题的当代承续
三 原生态文化现象是当代处理“双重关系”问题的因应
第二节 原生态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实践意义
一 “原生态文化”表达了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传承意向
1.当代的中国发展包括文化发展
2.当代中国发展必然在实践上处理文化传统问题
二 “原生态文化”是以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化进程的实践展开
1.“原生态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命运
2.“原生态文化”蕴含的传统文化重构具有现实基础
3.“原生态文化”把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的“生产”并重构性地展开出来
三 “原生态文化”实践以“再生产”的新形式来处理“双重关系”问题
1.以“再生产”的新形式来处理“双重关系”问题
2.“原生态文化”实践立足传统文化的发展为指向
3.“原生态文化”实践不拒绝“西方”和“现代”因素
四 中国原生态文化实践的文化创新意义
1.必须从中国文化实践的新创造来理解原生态文化意义
2.原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实践范式对中国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
3.中国的原生态文化实践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第三节 原生态文化作为中国文化传承的理论意义
一 原生态文化实践的“小传统”领域和现代化的推进
二 作为现代化进程的后期文化现象及其在文化保护传承上的理论创新
1.原生态文化实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后期文化现象
2.原生态文化实践具有不同于西方文化遗产保护模式的新理论因素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