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纸书售价: 31.2 纸书定价:¥39.0 电子书售价: 15.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关于县域经济的含义、特点及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二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三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一)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二)县域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四 关于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一)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
(二)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的研究
(三)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结构的研究
五 关于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六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第三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县域经济概述
一 中国县域的历史沿革
(一)从春秋时期到民国境内普遍推行郡县制
(二)从1928年到20世纪70年代末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二 县域经济的含义
三 县域经济的基本类型
(一)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的县域经济类型
(二)按产业结构划分的县域经济类型
第二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一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内涵
(一)民族自治地方贫困县的界定
(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含义
二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特征
(一)民族性
(二)落后性
(三)以农牧业为主导
(四)经济规模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运行质量差
(五)城镇建设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城镇的极化效应难以发挥
(六)对外开放不够,以内向型经济为主,难以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
(七)人才短缺
(八)科技落后
(九)长期推行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
第三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一 发展经济学理论
(一)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二)舒尔茨的改造传统农业理论
(三)速水佑次郎的借用技术理论
(四)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
二 区域经济学理论
(一)区域比较优势理论
(二)区域发展阶段理论
(三)梯度推移理论
(四)不平衡发展理论
(五)增长极理论
(六)点轴开发理论
(七)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
三 产业经济学理论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发展规律
(二)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四 民族经济学理论
(一)加速战略基本内容
(二)加速战略实施步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一 县域经济规模
二 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三 县域经济运行质量
四 工业化程度
五 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第二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
一 思想观念因素
二 区位条件因素
三 基础设施因素
四 资源因素
(一)资金资源
(二)技术资源
(三)人才资源
(四)能源资源
五 体制因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县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与典型模式
第一节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与分类
一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
(一)产业结构
(二)所有制结构
(三)资源结构
(四)技术结构
(五)市场结构
(六)外向型结构
二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类
(一)区位优势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二)主导产业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三)不同市场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四)不同所有制类型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第二节 县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
一 县域经济区际分工阶梯规律
二 县域经济比较优势动态变化规律
三 依靠经济增长点和隆起带拉动发展规律
第三节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及其经验借鉴
一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一)法国地中海沿岸地区的发展模式
(二)日本大分县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
(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振兴地方经济的激励计划
二 国外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经验借鉴
(一)重视区域政策在政府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二)通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来提高调控能力
(三)增强对落后地区的资金扶植力度
(四)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四节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及其经验总结
一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一)工业化带动模式——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带动模式——农安模式
(三)第三产业带动模式——义乌模式
(四)资源开发带动模式——晋城模式和兖州模式
(五)外向型经济带动模式——顺德模式、晋江模式和昆山模式
二 国内县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的经验总结
(一)转变思想观念与所有制结构
(二)积极推动县域“三化”建设
(三)依靠区域特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四)提高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五)借助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
(六)积极支持和发展县域民营经济
(七)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和对外合作
(八)立足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第一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思路
一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建指导思想
(一)坚持市场导向,实现市场需求与本地资源优势相结合
(二)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置县域经济于国民经济大系统循环
(三)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经济
(四)注重产业协调,实现产业连锁互动
(五)以城镇为依托,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集聚规模经济效应
二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前提——发展环境分析
(一)建立分析框架
(二)明确比较优势
三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基点——突出特色
四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确定基准——主导产业选择
(一)主导产业含义
(二)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来源
(三)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四)县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分析
五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支撑体系
(一)发展观念
(二)市场机制
(三)政府的能动作用
六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终极发展目标
第二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模式
一 新型工业化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采取新型工业化模式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应该具备的条件
二 以特色农业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特色农业的概念
(二)采取特色农业优先模式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应该具备的条件
(三)少数民族贫困县发展特色农业应坚持的原则
(四)少数民族贫困县发展特色农业途径
三 以旅游业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采取旅游业优先模式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贫困县采取旅游业优先模式应该具备的条件
(三)少数民族贫困县发展旅游业必须遵循的原则
(四)少数民族贫困县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
四 以资源开发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县域经济中的资源形态
(二)资源开发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三)少数民族贫困县选择资源开发模式的适用范围和途径
五 新型城镇化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少数民族贫困县城镇化主要特点
(二)少数民族贫困县新型城镇化中的主要问题
(三)少数民族贫困县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途径
六 以民营经济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少数民族贫困县发展民营经济急需解决的问题
七 以劳务输出优先的发展模式
(一)劳务输出的意义
(二)少数民族贫困县劳务输出现状分析
(三)对少数民族贫困县劳务输出的建议
第三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一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原则
(一)依据县域经济环境
(二)依据县域优势
二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综合集成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模型
(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各影响因素指标的权重
(二)专家对方案层各指标进行打分
(三) BP网络的构建
(四)训练BP神经网络得出相应结论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
第一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策略
一 更新发展观念
(一)强化赶超进位意识,大力营造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特色”观念,发展特色经济
(三)强化开放发展观念,促进对外开放
二 创新体制机制
(一)推进制度创新
(二)完善发展机制
三 加快“四化”进程
(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
(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四 培育市场主体
(一)培育和发展各类企业
(二)培育和发展民营经济
五 优化发展环境
(一)优化硬环境
(二)优化软环境
六 强化发展保障
(一)强化金融支持
(二)加强科技服务
(三)强化人才保障
第二节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绩效评价
一 绩效评价的意义
(一)全面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的效果
(二)衡量县域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
(三)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目标实现程度
二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二)指标体系
三 评价方法
(一)因子分析法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第七章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实证分析——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第一节 长阳县域经济基本概况
一 地理区位与历史文化
(一)行政区划
(二)历史文化
二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三 经济发展状况
(一)经济总量
(二)经济结构
(三)城市化率
(四)财政收支
(五)贫困状况
第二节 长阳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定
一 长阳县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二)人文优势
(三)特色产品优势
(四)区位优势
(五)政策优势
(六)后发优势
二 长阳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选择特色农业优先发展模式的依据
(二)选择旅游业优先发展模式的依据
第三节 长阳特色农业优先发展模式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
一 长阳县特色农业优先发展模式实施成效
(一)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特色产业基地稳步发展
(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大提高
(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日渐激活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加强,特色品牌大量涌现
二 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生产规模比较小,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
(二)产业链条比较短,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技术含量比较低,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优种率低,生产加工工艺落后
(四)标准缺乏领导性,严重制约了特色农产品的品质管理和市场规范
(五)市场培育较滞后,特色农产品的优质优价难以充分实现
三 对策建议
(一)加大财政政策争取力度,提供可靠资金保障
(二)加大政府投入引导力度,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
(三)加大科技推广投入力度,提高特色农产品品质
(四)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加快制定特色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强市场保护工作
(六)加大特色农产品市场培育力度,不断开发新兴市场
第四节 长阳旅游业优先发展模式实施成效、问题与对策
一 长阳县旅游业优先发展模式实施成效
(一)明确了发展思路
(二)编制了总体规划
(三)打造了旅游品牌
(四)改善了旅游设施
(五)加快了旅游项目建设
二 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三 对策建议
(一)优化空间布局,努力形成旅游资源的整体合力
(二)突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景区景点提档升级
(三)加强宣传推介,奋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四)强化行业建设,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五)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结论
(一)界定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内涵与外延
(二)明确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特征与差距
(三)对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进行了总结和经验借鉴
(四)构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
(五)提出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
(六)阐述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实施方法
(七)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 主要创新点
(一)研究对象上的创新
(二)模式设计上的创新
(三)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