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合理限制研究:基于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视角

纸书售价: 30.4 纸书定价:¥38.0 电子书售价: 15.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 文献简要回顾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技术路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 研究技术路线
二 主要研究内容
三 研究方法
(一)经济学和法学相结合
(二)历史纵向分析与国际横向比较相结合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第三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财产权利及其权能结构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第一节 物权、财产权、所有权与用益物权
一 物权
二 财产权
三 所有权
四 用益物权
第二节 用益物权制度演变过程
一 罗马法上的用益物权
二 日耳曼法上的土地权利制度
三 近代大陆法系用益物权的发展
四 近代英美法系的地产权
第三节 所有权权能结构
一 所有权权能的概念
二 所有权权能结构
(一)占有权能
(二)使用权能
(三)收益权能
(四)处分权能
第四节 用益物权权能结构
一 占有权能
二 使用权能
三 收益权能
四 (部分)处分权能
第三章 农地产权及其权利结构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农地产权及其权利结构
一 法国农地产权制度及权利结构
(一)法国的土地物权制度
(二)法国现代农地产权制度
(三)法国农地产权的权利结构
二 德国农地产权制度及权利结构
(一)德国土地物权制度
(二)德国土地产权的权利结构
三 日本农地产权制度及权利结构
(一)日本土地物权制度
(二)日本农地产权结构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农地产权制度
一 英美法系的土地财产权
(一)英美法系的地产权制度
(二)英美法系的非地产权利益
(三)英美法的土地抵押制度
二 英国现代农地产权制度
三 美国现代农地产权制度
(一)农地归农户私人所有,产权清晰
(二)鼓励农地使用权流转,形成规模经营
(三)公众广泛参与农地法律与政策的制定
(四)采取国家宏观调控制度,保留对土地的一定权利
(五)严格措施保护农业用地,限制农地非农化
第三节 发达国家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权利结构设计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 发达国家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权利结构设计的基本特点
(一)农地产权清晰,依市场机制流转,细化农地产权的权能
(二)土地产权关系经历了以归属为中心向以利用为中心的发展过程
(三)重视农地流转,促进农地规模经营
(四)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引导作用
(五)农地产权制度相关法律体系比较健全
二 发达国家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权利结构设计对我国的启示
(一)我国已习惯大陆法系的思维方式,建议继续保留大陆法系国家土地用益物权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
(二)吸收英美法系地产权设计中的权利开放体系,使农地使用权独立化,拓展其权能
(三)农地流转最终应走向农地规模经营,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应跟进
(四)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农民经营行为,有效控制农地非农业化
(五)完善农地产权制度及权能结构的法律体系
第四章 中国农地产权及权利结构的演变
第一节 奴隶社会的农地产权及权利结构
第二节 封建土地产权制度及其特征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演变
一 “耕者有其田”土地产权制度的建立:1949—1953年
二 土地合作化:1953—1957年
(一)农业生产互助合作阶段
(二)初级合作社阶段
(三)高级合作社阶段
三 土地的人民公社化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确立:1958—1978年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一 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二 中国农地权利立法的进展
(一)《民法通则》
(二)《宪法》
(三)《土地管理法》
(四)《担保法》
(五)《农村土地承包法》
(六)《物权法》
第五节 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要内容
一 占有权能
二 使用权能
三 收益权能
四 处分权能
第五章 财产权利权能理论新拓展: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当前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合理解释
第一节 引言
一 传统财产权利权能理论简要回顾
二 财产权利权能理论的最新进展
三 本章的研究思路
第二节 财产权利权能理论新拓展:理论框架
一 新概念的引入:从权利束到权能支
(一)权利束
(二)权能支
二 财产权利权能理论新拓展:理论框架
(一)所有权权能结构
(二)他物权权能结构
第三节 新的权能理论对中国当前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合理解释
一 《物权法》对土地权利体系的规范和发展
(一)所有权
(二)用益物权
(三)担保物权
二 中国当前集体农地所有权权能结构
(一)占有权能
(二)使用权能
(三)收益权能
(四)处分权能
三 当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结构
(一)占有权能
(二)使用权能
(三)收益权能
(四)处分权能
四 当前集体农地权利权能结构的基本特征
五 现阶段的政策选择:完善和拓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
(一)农地抵押权
(二)农地继承权
(三)农地发展权
第四节 结语
第六章 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分析
第一节 农地保障功能概念
一 农地保障功能概念的种种观点
二 农地保障功能概念的再认识
第二节 农地保障功能的测度指标
一 文献简要回顾
二 农地保障功能测度指标的构建
(一)收入比较法
(二)支出比较法
第三节 调查方式和数据说明
第四节 农地保障功能省际差异实证分析
一 农地保障功能省际差异的测度
(一)收入比较法
(二)支出比较法
(三)收入比较法与支出比较法的对应性分析
(四)农地保障功能的省际平均差异
二 农地保障功能省际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一)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二)Median检验
(三)Kruskal-Wallis检验
(四)Jonkheer-Terpstra检验
第五节 农地保障功能县际差异实证分析
一 农地保障功能县际差异的测度
(一)收入比较法
(二)支出比较法
(三)农地保障功能的县(市)际平均差异
二 农地保障功能县际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一)Median检验
(二)Kruskal-Wallis检验
(三)Jonkheer-Terpstra检验
第六节 农地保障功能乡际差异实证分析
一 农地保障功能乡际差异的测度
(一)收入比较法
(二)支出比较法
(三)农地保障功能的乡(镇)际平均差异
二 农地保障功能乡际差异的非参数检验
(一)Median检验
(二)Kruskal-Wallis检验
(三)Jonkheer-Terpstra检验
第七节 农民对农地保障作用的自我感知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主观认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 农民对农地保障功能主观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假说
(二)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三)计量模型运行结果
三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一)人均耕地面积大小和农地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低对农民的农地保障作用主观认知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村庄的区位条件,尤其是村庄离县城(城市)的交通距离,是影响农民农地保障作用主观认知的重要因素
(三)区域宏观区位特征对农民农地保障作用主观认知的影响非常显著
(四)被调查人特征变量,从事农业生产人口数等家庭特征变量对农民农地保障作用主观认知的影响不显著
四 小结
第七章 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合理限制
第一节 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限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一 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限制的法理分析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的法理分析
(二)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限制的法理分析
二 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限制的经济学分析
(一)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的经济学分析
(二)农地承包经营权权能限制的经济学分析
第二节 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合理限制:一个分析框架
一 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性约束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拓展与限制的实质:利益平衡
三 基本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
四 实现路径:农地权利制度优化与创新
第三节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及其限制
一 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内涵
二 限制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的理论争辩
三 农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及其限制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无农地转让农户对土地转让限制条款的意愿和态度
(二)有农地转让农户转让限制的实际情况
四 农民对转让人收入来源限制的态度与农地保障功能的关联性分析
五 小结
第四节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入股及其限制
一 农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的内涵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限制问题
三 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 小结
第五节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及其限制
一 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定义
二 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立法现状
三 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抵押的学术争论
四 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五 小结
第六节 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继承及其限制
一 农地承包经营权继承的有关法律规定
二 农地承包经营权是否能够继承的论争
(一)不能继承论
(二)能继承论
三 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继承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四 小结
第七节 农地发展权能及其限制
一 土地发展权概述
二 我国有关农地发展权利的立法及其限制
三 我国对农地发展权归属的理论探讨
四 小结
第八节 农地发展权归属假设下的征地补偿机制构建及标准比较
一 农地发展权权能归属及行使现状
二 农地发展权归属国家的正、负面效应
(一)农地发展权归属国家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二)农地发展权归属国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三 农地发展权赋予不同主体假设的补偿机制构建和标准比较
(一)农地发展权赋予国家的征地补偿标准
(二)农地发展权赋予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标准
(三)农地发展权赋予农村集体的征地补偿标准
(四)数据模拟
四 现行征地补偿机制和标准的创新性探索
(一)浅评现行征地补偿制度
(二)现行征地补偿标准的改进
第九节 农地承包经营权征收的合理补偿
一 理论分析框架
(一)农地所有权征收补偿标准的确定
(二)农地承包经营权征收补偿标准的确定
二 基于N市“理想家园”别墅建设的实证研究
三 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