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土地股份合作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纸书售价: 62.4 纸书定价:¥78.0 电子书售价: 31.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部分 农村发展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创新集体:对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探索
一 集体经济的内在价值及其实现形式
二 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一)统一劳动经营和政社合一的集体经济
(二)家庭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的集体经济
(三)以家庭承包权为基础的合作经营的集体经济
三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条件与基础
四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农村改革的聚焦点与土地制度创新
一 着眼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农业由政策农业向制度农业转变
二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一)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是我国农村现实的必然选择
三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基本思路和原则
(一)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二)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路
(三)土地制度创新的原则
四 结语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碰到的深层次问题及思考——以河南省济源市为例
一 济源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二 济源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做法与进展
(一)主要做法
(二)改革进展
三 济源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及相关思考
(一)济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面临的三个深层次问题
(二)相关思考
集体经营、家庭经营与合作经营——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选择
一 引言
二 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的历史沿革回顾
三 集体、家庭和合作经营的生存空间的形塑
四 关于集体、家庭和合作经营的选择
股份合作: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一 什么是股份合作社
(一)社区股份合作社
(二)土地股份合作社
(三)置业股份合作社
(四)劳务股份合作社
二 为什么发展股份合作社
(一)发展股份合作社是动员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分享现代化成果的需要
(二)发展股份合作社是增加农民财产投资性收入的必然选择
(三)发展股份合作社是开展“三集中”、“三置换”,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基础
(四)发展股份合作社是健全乡村治理结构的需要
三 怎么样发展股份合作社
(一)开展镇村规划
(二)进行改革试点
(三)加强政策扶持
第二部分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基本趋向
东平县农地股份合作的实质和意义
一 为什么东平的土地股份合作会被农民认同
二 为什么东平的土地股份合作能够获得成功
(一)本土化
(二)规范化
(三)市场化
三 东平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启示
(一)基本做法
(二)主要经验
(三)有待改进之处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城镇化发展的思考
一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与发展背景
二 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本质特性
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精神与启示
四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改革的意见与启示
五 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产权制度与农村集体制度的改革
六 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与实现路径
在希望的田野上——陕西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调研
一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
二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
(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经营机制的初步探索
(三)农业科技创新和标准化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四)组织农民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发展
(五)示范带动效应日益增强
三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
(一)探索土地流转新途径,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探索多元化融资机制,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
(三)健全各项服务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面保障
(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插上两翼
四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启示
(一)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要准确,要因地制宜地集聚各地的资源优势,凸显各地的发展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做好转型发展的长期准备,避免盲目性和理想化
(二)对土地流转模式要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有益的探索,保证土地流转自愿规范有序进行,切忌片面追求流转规模和流转比例,加剧土地“非农化”“非粮化”,损害农民利益
(三)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具有多元化和多样化的特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开发农业,切忌盲目创新农业经营主体,误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死胡同”
(四)各级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应大有作为,必须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营造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五)“杨凌模式”是中国“三农”问题解决的示范基地,但是中国农业的发展,不能只有一个杨凌,需要有更多的“杨凌”才能破解中国农业发展的危机,中国的农民才有未来和希望
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现代转型——以山东省东平县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例
一 产权制度得以发展
二 分配方式渐趋公平
三 自愿互利不断凸显
四 开放市场成果显现
五 科学治理收效显著
结论
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怎么看怎么办
一 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在拓展
二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引发的问题不可忽视
三 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需要纠正
四 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要再认识
五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我们党几代领导集体的一贯倡导
六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多策并举
第三部分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必要条件
市场相接: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生发机制
一 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对接与相融
(一)原始公社时期的集体经济与自然经济相接
(二)经典理论指导下的集体经济与计划经济相接
(三)与市场经济相接是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课题
二 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中生成与发展
(一)集体经济在计划经济的缝隙中成长
(二)市场经济引导农民从分户经营走向统一经营
三 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对接中的转型与挑战
(一)集体经济需要由身份集体转型为利益集体
(二)集体经济在自我转型中面临着风险与挑战
产权与利益: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经济基础
一 产权、利益与集体经济
(一)产权与集体经济
(二)利益与集体经济
(三)产权、利益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
二 产权、利益决定集体经济的历史演变
(一)传统家产制集体经济
(二)合作社式的集体经济
(三)统制型的农村人民公社
(四)统分结合的集体经济
(五)产权多元下的现代集体经济
三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产权与利益组合
(一)基本结论
(二)以产权和利益推进现代集体经济的发展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内部条件及保障
一 集体经济的有效性分析
(一)何为集体和集体经济
(二)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方向
(三)各种否定集体经济的观点站不住脚
二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内在条件
(一)集体产权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基础
(二)产业带动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手段
(三)精英主导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关键
(四)制度建设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保障
(五)村民参与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主力
三 多要素共同作用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保障
政府引导: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外生动力
一 政府引导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
(一)政府与经济
(二)政府与集体经济
(三)政府引导是政府介入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
二 政府引导类型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程度
(一)思想动员型引导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程度
(二)利益诱导型引导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程度
(三)机制完善型引导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程度
(四)包办代替型引导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程度
三 政府引导与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演变
(一)农业互助组中的政府引导
(二)初级合作社—人民公社时期的政府引导
(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政府引导
(四)现代集体经济中的政府引导
四 结论与讨论
产权发展: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动力基础
一 产权发展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
(一)集体土地所有权是集体经济形成的基础
(二)产权发展决定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
二 集体经济进程中的产权发展分析
(一)单一产权与不可持续的集体经济
(二)二元产权与瓦解的集体经济
(三)多元产权与现代集体经济
三 结论及进一步的讨论
合作机制: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组织制度基础
一 合作机制与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的组织形式
(一)合作机制构成要件与潜在合作形式
(二)合作治理结构与集体经济实现的组织形式
二 农村集体经济不同阶段的合作机制及其经营状况
(一)政社合一经营时期
(二)家庭承包经营主导的双层经营时期
(三)土地承包权为基础的多元合作时期
三 建立和推进适宜当前要素和主体条件的多元合作机制
(一)坚持土地股份合作为核心
(二)对接具有农村稀缺要素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三)加强集体经济组织的能力建设
政府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外部条件
一 政府引导②: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基础
(一)市场的内在缺陷,决定了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调控地位
(二)农民自愿联合弱小,决定了集体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支持
(三)政府干预程度,决定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二 从“政府干预”到“政府引导”: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演变
(一)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下的内部性干预
(二)分田到户:政社分开下的外部性支持
三 政府引导下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新探索
四 结语
能人权威: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前提
引言
一 能人、能人权威与集体经济
二 能人权威与集体经济:关系模型
(一)“带动潜能”规定了集体经济效能提升的理论上限
(二)“道德感”规定着集体经济效能提升的主观约束
(三)能人权威的组合模式与效能提升
三 能人权威与集体经济:限度与走向
(一)能人权威的专断化治理
(二)能人权威的可持续性问题
(三)从能人到法治:趋势与走向
利益组合: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经济基础
一 利益组合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 利益组合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
(一)利益类型与集体经济的实现
(二)利益组合与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三 集体经济的历史演进及其利益分析
(一)人民公社时期的统一经营
(二)改革开放后的“统分结合”
(三)实践探索中的“合作经营”
四 以利益组合促进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
有机聚合和均衡聚合: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要素分析
一 要素聚合与集体经济的有效性
(一)有机聚合与集体经济的有效性
(二)均衡聚合与集体经济的有效性
二 要素聚合与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三 要素聚合与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四 结论与讨论
(一)要素聚合是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物质基础
(二)集体经济发展的要素聚合的适度问题
(三)要素聚合要坚持适度公平
(四)要素聚合需要政府引导和规范
第四部分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理论探索
农地流转市场的逻辑:理论线索及其案例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产权强度、禀赋效应与交易抑制
(一)产权强度及其生成机理
(二)禀赋效应:一个认识维度
(三)产权强度、禀赋效应与交易抑制
三 农地流转:一个特殊的市场
(一)农地流转的产权经济学意义
(二)两大变化及其反差
(三)农地流转中的禀赋效应:一个证据
(四)小结:农地流转市场的特殊性
四 人格化产权交易与交易装置:对科斯定理的反思
(一)重新思考科斯定理
(二)农地的“确权”及其交易含义
(三)人格化产权及其交易问题
(四)交易装置问题:拓展科斯定理
五 农地产权的交易装置及其匹配:一个案例
(一)“崇州试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
(二)“农业共营制”模式的主要内容
(三)“农业共营制”:“崇州试验”的有效性
(四)“崇州试验”的创新价值:三大交易装置
六 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的结论
(二)进一步的讨论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坚持与创新
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底线的形成与坚守的道理
二 小规模土地私有妨碍土地资源高效配置,值得警惕
三 我国农民新的伟大创造:靠市场机制确权把集体变成土地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
四 总结
明晰产权,民主管理,发展新型集体经济
一 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意义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集体经济
(二)我国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意义
(三)我国集体经济的特殊作用
二 现阶段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虚置
(二)权益关系不明晰
(三)收不抵支
(四)村企不分,资产配置效率低
三 构建我国农村集体经济新模式
四 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创新途径
(一)进行确权登记,明晰产权归属
(二)落实村民自治,合理分配权益
(三)鼓励信托投资,退出竞争性领域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理论、现状与创新
一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层次结构
(一)集体经济长久存在是人类遵循适者生存法则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人们的行为偏好拟或意识形态的强制,与“主义”无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是土地等资源和其他共有资产①归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随生产力发展而演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组经济关系和制度安排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二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现状趋势
(一)“三级农民集体所有”的格局发生了变异
(二)“双层经营体制”转型发展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三)家庭承包经营和村组集体统一经营“一强一弱”的局面,自改革以来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
(四)著名经济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昭示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创新的未来方向
三 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改革创新
(一)总结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重塑集体行动理念和规则
(二)以改革为动力,着力创新村域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启动农民创业创新计划,加强对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支持
第五部分 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地方个案
能人引领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崛起——以山东省东平县安村土地股份合作的发展为例
一 村乱民穷:困境引发改革动力
(一)安村的“不安”
(二)村集体的薄弱
(三)村民的贫穷
二 能人返乡:变革带来新契机
(一)能人回村
(二)清“三资”,立威信
(三)建设施:聚民心
三 能人创业:改革打下硬基础
(一)指导产业引进:建立药材基地
(二)引导产业提升:创立粉皮小区
(三)带动产业集聚:建设养殖基地
(四)引领产业循环:发展蔬菜大棚
四 能人建社:股份改革正式运行
(一)筹备动员
(二)建章立制
(三)建立合作社
(四)规范运行
五 多元共赢:合作经营显成效
(一)村集体力量得以壮大
(二)村民收入得以提高
(三)村民就业得以保障
(四)村庄公益事业得以发展
六 结论与思考
(一)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需要内外动力的有机结合
(二)乡土能人能为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创造条件
(三)案例的局限性
资源整合型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崛起——基于山东省东平县后口头村炬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个案调查
一 由强到弱:集体整合能力的变迁
(一)从互助组到人民公社:集体的整合进路
(二)分田到户:集体成员的崛起与集体整合功能的弱化
(三)土地调整:满足农民的要求
(四)村庄乱象:集体整合功能的丢失
二 重建班子:集体整合的民意基础
(一)新书记的上任与新班子的组建
(二)改善基础设施的努力
(三)喜忧参半的土地流转
三 “边角经济”:新型集体经济的初步整合
(一)挖掘集体收入第一桶金
(二)经营大户放大“边角经济”整合规模
(三)向整合承包土地迈进
四 土地股份合作社:新型集体经济的有效整合
(一)动议
(二)筹备
(三)成立
(四)注册
(五)经营
五 整合绩效:个体与集体的双赢
(一)农民收入稳定提高
(二)集体经济持续发展
(三)村庄干群关系日益和谐
(四)村级治理水平明显提升
六 结论与思考
(一)新型集体经济有效实现的条件
(二)案例的局限性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