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

纸书售价: 55.2 纸书定价:¥69.0 电子书售价: 27.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贫困人口的能力为什么重要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学术承继与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的研究与概念基础
第一节 能力贫困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能力形成相关研究述评①
一 国内外研究的不同语境
二 西方语境下的发展能力研究
(一)发展能力的层次与核心
(二)发展能力的衡量
(三)发展能力研究方法
(四)发展能力研究新范式
三 国内发展能力研究的视角和特征
(一)国内研究的多重视角
(二)国内研究的主要特征
四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与展望
(一)国内外研究的差异
(二)国外研究的启示
(三)研究趋势展望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的概念基石
一 贫困与能力贫困
二 能力与能力形成
第四节 演进中的理论与概念
一 贫困理论的演进
二 瞄准机制的演进
三 贫困标准的演进
四 减贫实践与理论的交互演进及趋势
第三章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
第一节 贫困的权利分析:贫困与权利失败
一 给定体制下的权利关系
二 权利失败导致贫困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贫困:权利与禀赋①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点:权利贫困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核心逻辑
(二)全球体系中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三)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困
(四)小结
二 主流经济学视点:禀赋贫困
(一)主流经济学贫困理论的核心逻辑
(二)发达国家的贫困
(三)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四)小结
三 新发展经济学视点: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四 为什么会贫困:贫困与不平等的哲学思考
(一)为什么会不平等
(二)贫困与不平等的关系
第三节 产权分析的两大逻辑起点
一 减贫活动中产权的重新界定
二 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
(一)贫困人口的城市和农村之分
(二)农村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①
(三)城市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①
三 贫困的产权分析理论基础与现实发端
第四节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
一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①
二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框架
三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方法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产权分析视阈里的产权贫困类型
一 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分配性产权贫困
三 交换性产权贫困
四 消费性产权贫困
五 产权贫困的初始性与继发性
第四章 生产性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第一节 贵州贫困地区的不同划分
一 贵州省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分布
二 贵州三大片区65个县的分布
三 贵州民族地区的分布
四 贵州不同类别贫困地区覆盖面的差异
第二节 贵州贫困地区基本情况①
一 三大片区与全省的比较
二 三大片区65个县与50个重点县的比较分析
三 三大片区之间的比较
四 三大片区县域比较分析
(一)武陵山片区的县域比较分析
(二)乌蒙山片区的县域比较分析
(三)滇桂黔片区的县域比较分析
(四)三大片区之间的县域比较分析
第三节 贵州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经验证据:贫困发生率与石漠化的相关分析①
一 石漠化:“地球的癌症”
二 贵州三大片区65个县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三 贵州50个重点县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四 贵州三大片区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一)武陵山片区
(二)乌蒙山片区
(三)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五 石漠化、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与贫困
第四节 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经验证据: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一 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情况
二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概况
(一)贵州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总体情况
(二)贵州民族地区教育投资情况
(三)贵州民族地区人口受教育年限
三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产权贫困
第五节 贵州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典型特征
一 自然条件恶劣或限制性开发导致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投资不足与缺位导致人力资本产权贫困
第五章 分配与交换性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第一节 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一 公共资源产权分配基础: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较
二 公共收支匹配性的衡量: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分析
三 公共财政分配的结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
四 公共资源分配性产权贫困的特征
第二节 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P县为例①
一 “富饶的贫困”:既是经济强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的P县
二 P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补偿调查
(一)调查地点选择理由
(二)矿产资源开发中MC村的产权补偿调查
(三)矿产资源开发中CT村的产权补偿调查
三 P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补偿分析
第三节 家庭资源配置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4个重点县为例
一 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微观考察
二 对贵州4个重点县贫困家庭分配性产权贫困的调查①
(一)选点依据
(二)问卷设计和调研实施
三 贵州4个重点县分配性产权贫困的比较分析
四 分配性产权贫困微观考察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节 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多层次特征
一 宏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公共资源分配中的产权贫困
二 中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贫困
三 微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家庭资源的分配能力
四 不同层次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一 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双层视角:宏观与微观
二 宏观层次的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三 微观层次的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4个重点县为例①
四 不同层次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减贫资源配置与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
第一节 扶贫开发中减贫资源产权的重新界定②
一 指向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二 减贫资源界定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问题
三 指向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四 指向消费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五 指向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六 指向公共领域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第二节 典型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
一 我国扶贫开发的典型模式
(一)易地扶贫搬迁
(二)整村推进
(三)以工代赈
(四)产业扶贫
(五)就业促进
二 典型扶贫模式的产权界定含义
第三节 产权分析视阈中的扶贫效率
一 减贫资源界定环节问题影响扶贫效率
二 新增私人产权失败影响扶贫效率
三 新增公共产权失败影响扶贫效率
第七章 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及贫困人口能力评价
第一节 减贫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多元范式与多层视角的形成与发展②
一 减贫中对社会资本作用的关注
二 反贫困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多元的研究范式
(一)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研究:资本范式
(二)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研究:制度范式
(三)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研究:关系范式
三 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多层次的研究视角
(一)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宏观研究视角
(二)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中观研究视角
(三)反贫困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微观研究视角
四 不同的声音:社会资本无益于反贫困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②
一 世界性命题的差异性背景:我国减贫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特殊问题
(一)同一命题的研究背景差异
(二)必须注意的问题
二 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
(一)国外已有的理论分析框架
(二)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
(三)供求分析框架的三个层次
三 供求分析框架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启发
(一)供求分析框架的优点
(二)供求分析框架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启发
第三节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产出分析②
一 反贫困政府主导特征的理论分析含义
二 社会资本反贫困作用的产出分析框架
(一)不同的社会资本反贫困产出分析框架
(二)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的产出分析框架
三 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产出
四 产出分析框架的应用前景
第四节 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评价:以西部地区为例①
一 产权分析视阈中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二 衡量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一)衡量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国内外研究
(二)三级指标体系的构成
(三)指标赋权及合成
三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以西部农村人口为例
(一)评价对象的选择
(二)数据来源说明
(三)计算结果及分析
四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衡量的初步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初步结论
(二)研究展望
第八章 从增加生产性产权到提高交换性产权: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转型增长中的能力贫困始于产权贫困
二 生产性产权与交换性产权是减贫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抑制和消除生产性产权贫困
(一)针对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减贫对策
(二)针对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减贫对策
二 增加贫困人口的交换性产权
三 控制和消除分配性和消费性产权贫困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