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地方治理创新的样本研究:以宁波地区为例

纸书售价: 47.2 纸书定价:¥59.0 电子书售价: 23.6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章 北仑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空间与创新路径
一 北仑区法治政府建设的基础
(一)政府职能不断优化,权力边界渐趋清晰
(二)行政权力的规范化行使程度大幅提升
(三)行政权力监督体系日趋严密
(四)依法行政的考核和问责基本落实
二 北仑区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治理和服务方式转变任务艰巨
(二)行政决策程序有待完善
(三)行政执法改革仍需突破
(四)行政复议作为矛盾化解主渠道的功能尚未体现
(五)法制工作人才队伍亟待充实
三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制度保障
(二)实现国家全面建设法治国家战略的及时回应
(三)经济社会发展跻身于“全国第一方阵”的内在要求
(四)规范和协调多元复杂利益关系的必然选择
四 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进一步优化政府职能,依法明确权力职责
(二)规范权力行使过程,建立健全权力规程
(三)建立行政权力监督网络,齐力防控权力异化
(四)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落实纠错问责
(五)加强法治队伍和法治文化建设
第二章 宁波市基层公共安全监管体系创新及其示范价值
一 宁波试点地区的主要创新实践
(一)延伸监管网络,夯实基层工作基础
(二)动员社会力量,突出社会参与的协同作用
(三)建立责任体系,落实公共安全监管责任
(四)健全工作制度,提高监管运行效能
二 创新实践取得的初步绩效
(一)安全生产事故率明显降低,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二)基层执法能力有了改观,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三)新型的工作关系正在形成,行政成本呈降低趋势
(四)民间力量被吸纳整合,社会治理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 创新实践的示范价值
(一)因地制宜地选择监管模式
(二)健全公共安全监管的基层组织
(三)建立政府—社会的合作关系
(四)明确各级各线的工作职责
(五)完善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
四 进一步推进的空间
(一)法律制度的跟进
(二)工作制度的健全
(三)社会参与范围的拓展
第三章 宁波市政府重大决策咨询机制建设研究
一 政府决策咨询与政府决策咨询机制
(一)政府决策咨询的内涵及范围
(二)政府决策咨询机制的内容框架
(三)政府决策咨询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二 宁波政府决策咨询的主要问题
(一)领导决策咨询意识淡薄
(二)决策咨询机构分散和职能交错
(三)民情民意反馈机制功能不强
(四)决策的民主、监督机制尚未形成
三 宁波政府决策咨询机制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整合现有力量,建立政府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
(二)界定重大决策事项范围,将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制度化
(三)拓宽民意征集渠道,建立民情反映制度
(四)建立和健全决策的监督和纠错机制
第四章 镇海区人才开发与政策创新研究
一 镇海区人才开发的基础
(一)镇海区人才开发现状
(二)镇海区人才发展的经验
二 镇海区人才开发问题和原因
(一)镇海区人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二)原因分析
三 镇海区人才开发面临的新形势
(一)镇海区人才开发的优势
(二)镇海区人才开发的劣势
(三)镇海区人才开发的机遇
(四)镇海区人才开发的挑战
四 人才开发的国内外经验比较
(一)国内人才发展的经验
(二)国外人才开发的经验
五 镇海区人才开发的政策创新对策
(一)优化人才结构,推动和引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健全人才投入机制,保障人才优先发展
(三)创新激励机制,留住高层次优秀人才
(四)突出企业人才优先地位,拓展高层次人才的开发渠道
(五)根据实际需求,培养中、高技能人才
(六)重视党政人才开发,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
(七)培育和引进社会管理人才,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八)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打造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区
第五章 镇海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路径研究
一 “十二五”镇海区创新能力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一)主要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二 “十三五”镇海区创新能力建设的环境分析
(一)面临的机遇
(二)面对的挑战
三 创新能力建设的国内外经验比较
(一)国内创新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二)国外创新能力建设的经验借鉴
四 镇海区提升创新能力的政策措施
(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引领“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二)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完善政产学研用的合作体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科技孵化器建设,提高创新资源的整合力度
(五)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七)发挥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促进科技惠民
第六章 宁波市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一 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概述
(一)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历程回顾
(二)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的体系构成
二 宁波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现状分析
(一)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主要实践与经验
(二)文化事业发展中面对的挑战和问题
三 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要求
(一)以追求社会公平和自身效率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价值目标
(二)以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体制机制创新的切入点
(三)建立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四 宁波市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服务主体创新:鼓励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民营化
(二)服务制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市场化
(三)资金投入机制和运作方式创新
(四)公共文化设施管理的市场化运作
(五)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机制的科学化
第七章 宁波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研究
一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界定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理论依据
(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模式
二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形势与需求
(一)落实公民文化权利的主要途径
(二)应对社会文化发展失衡的客观要求
(三)培育共同文明准则和核心价值的重要载体
三 宁波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的经验与问题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主要实践与经验
(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与挑战
四 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多方统筹,完善资金保障机制
(二)提供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多样化服务
(三)培育文化专才和发挥群众办文化的积极性
(四)继续优化供给机制,提高供给效益
(五)实现信息化平台服务,全面整合文化服务资源
第八章 宁波市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一 宁波各地区的养老服务实践
(一)宁波市养老服务的背景
(二)宁波市养老服务的运行模式及其效果
(三)宁波市养老服务实践的效果
二 宁波市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多层次的需求
(二)制度化和规范化程度不高
(三)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高
(四)社会组织参与程度仍然偏低
(五)政府职能部门的协调机制缺位
三 比较研究:国外养老服务的实践与经验
(一)英国: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福利模式
(二)美国:市场主导的社会化模式
(三)日本:家庭自助、社会互助与社会福利结合的模式
(四)借鉴和启示
四 宁波市养老服务模式创新的路径
(一)明确养老服务的重点内容:“养什么?”
(二)养老服务的责任分担:“谁来养?”
(三)养老服务的机制创新:“怎么养?”
第九章 江东区“实事工程”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示范意义
一 人大票决“实事工程”制产生的背景
二 地方人大代表票决制的规范基础
(一)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二)地方性法规的依据
三 江东区人大代表票决“实事工程”的基本做法
(一)先广泛征集遴选,再由党、政会议确定备选项目
(二)人大代表公开票决,确定实事工程项目
(三)人大代表全程参与,跟踪监督实事工程的进展
(四)先由各方评议,再由人大代表测评项目完成质量
(五)人大代表参与项目成效检验,督促政府整改不足
四 人大代表票决“实事工程”的制度价值
(一)找到了地方人大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的切入点
(二)填补了地方人大在公共治理中缺位的体制性短板
(三)标示了地方重大决策民主化的发展方向
(四)促进了民众对政府重大决策的信任和支持
(五)推进了政府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和规范化
五 “实事工程”人大票决制的发展空间
(一)人大实事工程决定权行使程序被动化
(二)人大讨论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仍不明确
(三)人大实事工程票决欠缺理性交涉的程序
(四)人大监督项目实施过程的手段偏少偏软
六 地方人大票决制进一步创新的路径
(一)确立地方人大主动界定重大事项的审议程序
(二)界分人大决定的重大事项范围之类型
(三)健全地方人大票决的讨论、决定程序
(四)完善票决后项目实施的监督机制
第十章 江东区大市场监管体系下的执法机制建设
一 江东区大市场监管执法改革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过程与背景
(二)主要做法
(三)取得的成效
二 江东区大市场监管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程序和文书要求不一,监管执法很难统一
(二)执法力量配置不足,专业人员匮乏
(三)体制改革不彻底,机构职能上下不一
(四)人心尚未融合,工作缺乏积极性
三 浦东新区大市场监管执法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一)基本做法
(二)启示
四 江东区大市场监管执法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力量下沉,充实基层执法力量
(二)实行“人事匹配”的事权配置
(三)营造促进融合的文化氛围
(四)建立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体系
(五)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六)完善社会化监管手段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