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都江堰创新:以院落为基本单元的党引民治

纸书售价: 92.0 纸书定价:¥115.0 电子书售价: 4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理论篇
导论
一 由“管”到“治”:双重转型背景下的治理变革
(一)传统治理方式的特点
(二)传统治理方式的不足
(三)传统治理方式的转换
二 因势利导:“两场革命”催生下的治理创新
(一)经营方式的革命
(二)居住方式的革命
三 党引民治:以院落为基本单元推进地方善治
(一)以划分院落为治理依托
(二)以融入性党建为治理牵引
(三)以党引民治为治理核心
第一章 改革背景:多重转型下的治理难题
第一节 政府改革动力:基层重构后寻求地方善治
一 以“统筹城乡综合改革”为开端的政策推动
二 新型农村社区有效治理的内在需求
三 农村“新二元格局”的现实性倒逼
第二节 村庄发展困境:产权改革后谋求农民增收
一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需引导
二 农村社区亟须产业支撑
三 农民个体化经营难增收
第三节 农民现实需求:集中居住后期盼服务落地
一 社区物业服务亟须落实
二 文化服务的诉求趋于强烈
三 农民的个性化服务有所缺失
第四节 基层党建转型:群众路线下探索组织引领
一 基层党组织的有效覆盖难题
二 基层党员的积极性难调动
三 基层党建服务落地困境
第二章 主动探索:创新社会治理的全新思路
第一节 先行先试,应运而生的“柳街经验”
一 深化认识,寻找探索新起点
(一)广泛开展交流培训,深化变革认识
(二)“走院子”集民意,转变政府作风
(三)实化责任分区,增强探索动力
二 院落整治,探寻自治新动力
(一)汇集群众需求,寻找探索突破
(二)服务宣传进村人心,转变群众认识
(三)院落村民共同参与,激发自治活力
三 依靠群众,探索服务新模式
(一)亮出党员身份,引领群众自我服务
(二)卫生自我管理,凝聚群众服务力量
(三)开展奖优促先,转变政府服务方式
第二节 转变观念,凝聚社会治理改革共识
一 落实群众主体理念,激发自治活力
(一)树立群众需求导向理念
(二)形成群众自我服务理念
(三)创新群众自我管理理念
二 建立融入式理念,创新引领方式
(一)树立发展融入理念
(二)深化服务融入理念
(三)创新组织融入理念
三 树立协同共治理念,强化治理支撑
(一)建立多元主体理念
(二)形成协商互动理念
四 树立规则治理理念,推进依法治理
(一)形成规则治党理念
(二)落实规则治村理念
(三)完善规则自治理念
第三节 强化引领,搭建基层治理全新框架
一 广泛发动,营造改革氛围
(一)借力媒体全面宣传
(二)层层宣讲深度解说
(三)走进院子现场感受
(四)活动互动深入人心
二 分类突破,因地全面铺开
(一)分类找准切入重点
(二)分地创新改革方式
(三)分层指导推进进度
三 构建机制,注入改革动力
(一)需求导向机制
(二)优先激励机制
(三)考核监督机制
(四)借智协同机制
第三章 院落单元:寻找规模适度的治理依托
第一节 挖掘川西院子的自治根基
一 村庄自治面临的难题和困境
(一)利益联结度较低
(二)行政化程度较高
(三)自治规模较大
二 村民小组缺乏自治运转的有效条件
(一)行政化事务过多,小组自治缺乏条件
(二)居民流动性过大,小组自治缺乏抓手
(三)小组型小而量多,小组自治缺乏动力
三 自然院子具备良好的自治基础
(一)熟人社会的历史基础
(二)川西坝子的环境基础
第二节 划分规模适度的院落单元
一 院落划分的原则
(一)规模适度,便于管理
(二)利益相关,便于服务
(三)民力凝聚,便于环境整治
二 院落划分及整治的前期准备
(一)前期摸底,制订划分方案
(二)多方发动,统一干部思想
(三)广泛宣传,激活居民参与
三 院落划分及整治的过程
(一)试点推进阶段
(二)全面推广阶段
(三)考核验收阶段
第三节 重塑需求导向的自治内容
一 广集民意,挖掘自治需求
(一)干部走院子,挖掘自治需求
(二)村民填问卷,晒出自治需求
(三)代表勤走访,传达自治需求
二 激活民力,搭建自治平台
(一)民事民管,搭建院落(小区)管理平台
(二)民资民筹,搭建物业管理平台
(三)民事民调,搭建矛盾调解平台
三 从小事做起,重塑自治内容
(一)服务自给
(二)设施自建
(三)发展自谋
第四节 创新长效运转的自治机制
一 以“参与机制”保障自治长效运转
(一)居民参与机制
(二)党员参与机制
(三)组织参与机制
二 以“激励机制”牵引自治长效运转
(一)“五星农户”奖励机制
(二)“最美院落”评比机制
(三)“楼栋连坐”管理机制
三 以“协同机制”助推自治长效运转
(一)“院落—小组”功能互补
(二)“社区—小区—楼栋”三级互动
(三)“乡镇—村居”有机协同
第四章 党建引领:创新融入式的治理牵引
第一节 基层参与升级亟待党的引领
一 群众参与提升需组织
(一)公共服务亟待党的参与
(二)经济增收需要党的引领
(三)文化发展呼唤党的推动
(四)群众参与急需渠道拓展
二 党员能力整合需规范
(一)基层党组织大而不强
(二)有效覆盖难而低效
(三)党员管理杂而失序
第二节 党组织建在院落,融入自治
一 以重构组织单元搭建引领基础
(一)院落党组织激活民力
(二)院落党支部引领互动
二 以引领民主议事拓展自治内容
(一)引领村民议事会的成立
(二)引领村民议事会的运行
(三)引领社情民意的收集
三 以发挥党员作用激活群众自治
(一)激活群众自治意识
(二)提升群众自治能力
(三)促进党群治理互动
第三节 党组织灵活设置,融入发展
一 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
(一)落实产业党组织的有效覆盖
(二)强化产业党委的组织保障作用
(三)依托产业协会党组织引领协会发展
二 党组织融入社会组织
(一)“双培双管”激活党员融入
(二)抓实社会组织的多元培育
(三)提升对社会组织发展的扶持力度
三 党组织引领文化发展
(一)以文联党组织凝聚党员
(二)以各类文化组织激活群众
(三)以党员带头参与带动文化培育
第四节 党组织走进群众,融入服务
一 转变服务方式,党员走进群众
(一)党员下基层,问需求
(二)党员带头干,送服务
(三)质量群众评,促提升
二 打造服务平台,便捷党群生活
(一)全域设立网格化服务平台
(二)应需搭建“流动党员服务站”
三 创新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品牌
(一)“院落党员骨干队伍”有效带动
(二)“服务团”与“观察团”良性互动
(三)“乡村夜话”等活动促进党群沟通
第五章 组织培育:打造多元支撑的治理载体
第一节 政社失衡,呼唤基层多元治理
一 新型城镇化下政府治理能力不足
(一)政府负担加大,包办型治理难为继
(二)群众诉求增多,单向度治理难奏效
(三)基层治理转型,治理旧思维难跟上
二 个体原子化下社会活力激发不够
(一)群众的主体意识缺乏
(二)社会的参与动力缺失
(三)组织的培育发展缺位
三 城乡一体化下群众需求难以满足
(一)对生活环境的需求
(二)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三)对增收致富的需求
第二节 草根助力,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一 立足资源成立产业类协会
(一)能人带动搭平台
(二)组织协同整资源
(三)政策优惠促增收
二 聚焦公益建立志愿类协会
(一)以志愿共力创设美丽社区
(二)以志愿互助构建和谐社区
(三)以志愿服务营造幸福社区
三 丰富生活发展文化类协会
(一)健身进村,开展体育文化活动
(二)诗歌入户,打造美育文化活动
(三)讲堂入心,举办德育文化活动
第三节 三社互动,夯实群众自治根基
一 “三社互动”的模式探索
(一)“三社互动”的背景
(二)“三社互动”的机制
(三)“三社互动”的定位
二 “三社互动”的运行方式
(一)社会工作为支撑,保障服务专业化
(二)基层社区为平台,实现服务体系化
(三)社会组织为载体,推进服务精细化
三 “三社互动”的特色项目
(一)“民族团结,和谐社区”项目
(二)“邻里共荣”社区项目
(三)“童缘”留守儿童项目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发展成效及发展方向
一 社会组织的发展成效
(一)提高了政府的治理绩效
(二)激发了群众的自治活力
(三)充实了基层的治理主体
二 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
(一)加大社会组织外部扶持
(二)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第六章 民主协商:扩展灵活多样的治理方式
第一节 在利益多元中引入协商民主
一 主体多元,利益难协调
(一)不同村庄的居民聚居,管理不力
(二)不同习性的居民杂居,协调不顺
(三)不同收入的居民混居,融合不畅
二 诉求多样,需求难满足
(一)环境整治的需要
(二)治安维护的需要
(三)增收致富的需要
三 矛盾多发,秩序难维持
(一)征地拆迁意见不一
(二)物业服务纠纷不止
(三)土地流转风险难控
第二节 在两级议事中扩展协商形式
一 以“村级议事会”开拓协商局面
(一)诞生:以村级议事会打破信任僵局
(二)发展:村级议事会的广泛推行
(三)成熟:村级议事会的规范化建设
(四)成效:群众利益得到有效表达
二 以“小组议事会”提升协商深度
(一)小组议事会的产生
(二)小组议事会的发展
(三)小组议事会的成效
三 以组织共建巩固协商效果
(一)理顺与村民大会关系,明确权力归属
(二)理顺与村两委关系,确保执行效果
(三)理顺与监督委员会关系,规范权力运行
第三节 在两团互动中丰富协商内容
一 以“服务团”扩展协商主题
(一)“服务团”的诞生
(二)“服务团”的功能
(三)“服务团”的成熟
二 以“协商团”拓展协商载体
(一)“协商团”的产生
(二)“协商团”的工作内容
(三)“协商团”的发展与成熟
三 以“规范化”制约协商程序
(一)民权民赋,使协商有法可依
(二)定规制章,让协商有章可循
(三)奖惩有度,保协商有规必守
四 以“制度化”落实协商效果
(一)以“服务团述职”制度落实服务效果
(二)以“一卡一表”制度落实监督效果
(三)以“定量+定效考核”制度落实协商效果
第四节 在双向反馈中运用协商成果
一 畅通民众参与渠道,倾听民意
(一)民意征集,保障群众的表达权
(二)议前通报,保障群众的知情权
(三)协商讨论,保障群众的参与权
(四)执行监督,保障群众的监督权
二 完善信息反馈制度,规范政务
(一)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二)打造服务承诺制度
(三)创新政策下乡机制
三 “双向反馈”机制的成效
(一)事更顺了,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二)心更亮了,增强民众政府信任度
(三)情更浓了,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第七章 规则导向:强化法治同行的治理保障
第一节 法治悬浮,激发规则治理
一 基层无法——规则体系待健全
(一)社区矛盾需依规解决
(二)公共管理需按规落实
(三)新兴组织需照章管理
二 制度无效——规则作用难发挥
(一)党员:有党章无规范
(二)干部:有制度无秩序
(三)村民:有规矩不遵守
三 干群无意——规则意识不清晰
(一)干部法治观念淡薄
(二)群众法治意识模糊
第二节 立规则,促进基层依章治党
一 优化组织管理制度
(一)明确支部党员职责
(二)规范党员学习制度
(三)完善民主评议制度
二 制定党员工作手册
(一)试点先行
(二)草拟修改
(三)积分管理
三 健全组织长效机制
(一)“定期走访”机制
(二)“包片驻村联户”机制
(三)“全天候接访”机制
(四)“流动服务”机制
第三节 定规则,助力干部依法治村
一 规范村委会工作
(一)明晰岗位职责
(二)严格办事流程
(三)实行全程监督
二 理顺议事会运行
(一)制定《议事会组织规则》
(二)运行《议事会议事规则》
(三)实施《党组织对议事会领导办法》
三 加强村公资金管理
(一)划定项目范围
(二)梳理重点环节
(三)完善制度保障
(四)明确管理原则
第四节 循规则,保障群众依法自治
一 草根规则延伸法治触角
(一)入住公约
(二)村规民约
(三)自治章程
(四)社会组织规范
二 民主定规践行法治理念
(一)按规汇民意
(二)依制共商议
(三)照章同决策
三 丰富形式促使法治落地
(一)灵活考评
(二)适度奖惩
(三)活动内化
结论
一 都江堰创新的内涵
(一)都江堰创新的目标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都江堰创新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群众主体,坚持法治思维
(三)都江堰创新的实质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引领能力
(四)都江堰创新的经验是以院落为基础搭建系统的基层治理框架
二 都江堰创新的价值
(一)探索出一条融党的领导、人民参与和依法治理为一体的基层治理之道
(二)探索出一条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之道
(三)探索出一条通过激活民力减少治理成本之道
(四)探索出一条将党的先进性与群众性融为一体的基层党建之道
三 都江堰创新的局限
(一)党组织如何与群众自治相结合
(二)党组织如何在群众参与治理中提升自身能力,并形成长效的牵引机制
(三)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治理资源的有机整合
个案篇
院落自治: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都江堰市水月社区“美丽我家·美丽我院”行动的调查
一 自治缘起:现实需要与历史基础
(一)现实困境:破解院落治理难题
(二)直接动力:集居与散居的“新二元”
(三)历史基础:互助和谐的院落文化
(四)外力推动:院落整治水月试点
二 自治开展:院落自治的探索过程
(一)举步维艰的迷茫期
(二)院落整治渐入佳境
三 自治落地:院落自治渐形成
(一)院落整治进入高潮期
(二)院落整治升级发展
(三)自治升级:社会组织协同发展
四 自治成效:从苦涩到甘甜
(一)环境美化改造了生活空间
(二)共同参与提高了自治能力
(三)多元协同实现了农民发展
(四)官民互动改善了干群关系
五 总结与思考
(一)院落自治形成与发展逻辑分析
(二)院落自治进一步发展方向
确权自治:土地确权中的基层治理新探索——基于对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社区的调研
一 自治背景:确权自治的历史与现实基础
(一)具有自治基因的川西院子
(二)温饱却无法致富的发展窘境
(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
二 土地确权:产权改革背景下催生自治
(一)确权准备:自上而下宣传动员
(二)确权遇阻:“满脑壳头发不好抓”
(三)回归村民小组:以小组自治破解确权难题
(四)村级协调:以共同参与延伸自治范畴
三 村治新貌:确权自治引领村庄治理
(一)确权利益激活自治新动力
(二)自治习惯重塑村治新局面
(三)确权自治完善治理新架构
四 小结与讨论
(一)确权自治的发展逻辑分析
(二)确权自治的局限
党建引领:混居社区治理的新探索——以都江堰市蒲阳镇和平社区为例
一 问题倒逼:高度杂居下的社区治理困境
(一)高度杂居,管理“比做工程还要恼火”
(二)遗留问题多,难破解的物管“死循环”
(三)“原子化”的居民和“离散化”的党员
二 寻找切口:党建先行试水新居区管理
(一)党组织先行,完善组织架构
(二)推行自主物业,完善公共服务
三 促动党员:以自身建设提升党组织活力
(一)承前启后,深化党建想法萌发
(二)“三级党员面对面”,改进沟通方式
(三)制定支部工作手册,规范党员管理
四 党建发力:以党员带头引领社区服务
(一)成立志愿活动小组,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
(二)开展小组特色活动,创新党员服务内容
五 小结与讨论
(一)和平社区党建引领混居社区治理的逻辑分析
(二)下一步需努力的方向
自治上楼:新型农村社区自治的有效探索——基于都江堰向峨乡棋盘社区的调查
一 自治背景:社区化带来内生动力
(一)需求推动:社区生活问题多
(二)民意助力:社区自治基础牢
二 自治展开:多方探索尝试破解问题
(一)环境整治撬动自治
(二)村资共议吸引参与
(三)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四)文化建设联动村民
三 自治升级:制度建构保障治理规范
(一)建组织,明确自治主体
(二)常评比,保障长效自治
(三)联组织,规范组织分工
四 思考与分析
(一)自治上楼的发展逻辑
(二)棋盘社区自治实践的价值与不足
经验篇
院落单元,党引民治:打造基层善治的地方样本——基于都江堰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一 多重转型下的基层探索:“党引民治”的现实基础
(一)政府投入在加大,群众满意度却降低
(二)党的建设在加强,党的引领作用没增强
(三)自治单元不适度,治理机制缺乏活力
二 以院落(小区)为依托,寻找党引民治的单元基础,变“嵌入型治理”为“内生型治理”
(一)整合院子,重构“散居区”自治单元
(二)立足小区,建构“集居区”自治单元
三 以党建为牵引,激发党引民治的动力基础,变“单向度治理”为“共同性治理”
(一)理念引领,注入思想动力
(二)组织引领,注入发展动力
(三)服务引领,注入行动动力
四 以民治为核心,夯实党引民治的主体基础,变“保姆式治理”为“自主式治理”
(一)小议会立基,实现民事民议
(二)小资金助力,推动民事民办
(三)小制度规范,促进民事民管
五 善治达标:“党引民治”的实际效果
(一)变“悬浮”为“落地”,基层自治得以运转
(二)变“包办”为“共办”,社会力量得以激活
(三)变“疏离”为“融合”,党群关系得以缓和
六 何以长效:“党引民治”的启示和思考
(一)院落单元是党引民治的前提和依托
(二)党引民治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实践
(三)党引民治是激活内动力,降低治理成本的有益探索
(四)以院落为单元推进党引民治需要进一步理顺基层治理体系
融入性党建:打造基层善治的组织标本——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基层党建创新的调查与思考
一 多重挑战下引领乏力,催生“融入性党建”新探索
(一)生产方式转型,党的有效引领难跟上
(二)居住方式转型,党的组织建设难开展
(三)生活方式转型,党的群众服务难落地
二 需求导向下创新融入,开启“融入性党建”新实践
(一)组织建在院落,做实融入,破解党组织“不转”难题
(二)党员走进群众,推进融合,破解党员“不动”难题
(三)服务嵌入发展,促变融生,破解党群“不合”难题
三 党群互动下激发活力,引领“融入性党建”新发展
(一)引领力夯实,实现了党组织有效运转
(二)向心力增强,保障了党员服务水平
(三)服务力提升,促进了党群关系融洽
四 党建牵引下治理升级:“融入性党建”的经验与价值
(一)融入性党建是实现党融入民、党合于社的有效尝试
(二)重塑党与多元主体的平等协作关系是融入性党建的着力点
(三)灵活组织设置是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的重要途径
(四)创新基层党建必须找准党建与群众诉求的结合点
“扫把革命”:扫出干群关系的新常态——基于都江堰市柳街镇“环境整治”的调查与思考
一 “扫把革命”的开展:从干群分离到干群协同
(一)走院子,汇民需,变“我来讲”为“听你说”
(二)带头干,引民动,变“代你扫”为“一起扫”
(三)注资金,聚民力,变“政府事”为“自己事”
(四)建制度,安民心,变“干部评”为“大家议”
二 干群关系新常态:从干群冷淡到干群融合
(一)观念一致,提升了干群合心力
(二)情感融合,增强了干群凝聚力
(三)行动一体,提高了干群互动力
三 “扫把革命”的价值:从“对立体”走向“关系体”
(一)“扫把革命”的最大意义在于密切了干群关系
(二)改善干群关系需找到有效的切入点
(三)干群合力是改善干群关系的核心所在
功能性党组织:打通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基于对四川省都江堰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调查
一 功能性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新实践
(一)因需而设,从追求“覆盖率”转向“凝聚力”
(二)因能而为,从追求“活动量”转向“服务力”
(三)因规而久,从追求“影响度”转向“持续力”
二 提质增效:功能性党组织现优势
(一)党组织的自身管理得以加强
(二)激活了党领导的“微循环机制”
(三)党员服务群众的效能显著提高
三 巧设活用:释放党组织服务群众强能量
(一)功能性党组织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形式
(二)灵活组织设置方能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三)功能性党组织应以释放党员的服务能力为目标
(四)功能性党组织良好运行须以完善党员管理机制作保障
“两团”互动:社区协商何以落地——基于都江堰市协商民主实践探索的调研与思考
一 “两团”互动:探索社区协商新形式
(一)服务团下沉,激活参与稳根基
(二)协商团上联,组织贯通促运转
(三)“两团”互动,监督落实保长效
二 协商落地:打造基层民主新常态
(一)从“口号”到“行动”,协商更真实
(二)变“官办”为“民定”,议事更自主
(三)从“独唱”到“合唱”,落实更有效
三 协商深化:“两团”互动的思考与建议
(一)畅通参与是社区协商实现的基础
(二)社区协商以坚持群众本位为核心
(三)社区协商组织职能需进一步明确
(四)有序协商急需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
(五)提高参与能动性是协商深化的关键
以文“化”人:让治理之基悄然生长——基于都江堰市天马镇以文“化”人实践的调研与思考
一 文化引领,群众主体,激活治理新能量
(一)服务送下去,群众“走出来”
(二)组织构起来,群众“动起来”
(三)平台搭起来,群众“活起来”
二 文化聚力,多元参与,营造治理新格局
(一)编织“文化网络”,形成发展合力
(二)勾画“文化线条”,激活社会活力
(三)楔牢“文化结点”,凝聚发展持久力
三 文化内化,培育精神,铸就治理新氛围
(一)内化于“身”,激发社会主体精神
(二)内化于“心”,培育社会责任精神
(三)内化于“行”,催生社会参与精神
四 以文“化”人的经验和启示
(一)以文“化”人是夯实社会根基的有效切入点
(二)群众本位是以文“化”人开展的出发点
(三)以文“化”人的目的在于培育公共精神
“让制度表态”: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效诠释——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基层依法治理的调研与思考
一 制度发声,让法治主导话语
(一)民主定规,以草根规则延伸法治触角
(二)循规而治,以制度表态践行法治理念
(三)依制规制,以监督考评保障法治落实
二 制度发力,让法治站稳脚跟
(一)从“混沌”到“清晰”,权力运行得以规范
(二)从“认人”到“认法”,法治意识得以培育
(三)从“无序”到“有序”,基层治理得以提升
三 制度表态,让法治焕发新生
(一)制度之治是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效探索
(二)法治落地需以制度认同为前提
(三)依法治理的关键在于多元参与
(四)草根规则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有力补充
院落自治: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都江堰市散居院落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调查
一 村民自治运转的现实困境
(一)自治单元过大,院落难“合力”
(二)村委行政导向,服务难“合意”
(三)政府政策“悬置”,发展难“合心”
二 院落自治: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的新探索
(一)整合院子,形成规模适度的自治单元
(二)“一组两会”,搭建党引民治的自治平台
(三)院规民约,构筑依规治理的自治规范
(四)组织协同,实现主体多元的自治支撑
三 自治落地,村民自治显活力
(一)激发活力,提高了自治效率
(二)扩大参与,提升了自治能力
(三)规范运行,完善了自治体系
(四)多元支撑,强劲了自治动力
四 院落自治的思考与建议
(一)院落自治是村民自治实现形式的有效探索
(二)院落自治可以弥补基层治理最基础环节
(三)群众需求应成为划分自治单元的标尺
(四)明晰自治权责是院落自治进一步发展方向
以农村社区为单元探索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农村社区自治的调查和思考
一 农村社区何以成为村民自治的基本单元
(一)群众自愿,便于自治
(二)规模适度,便于服务
(三)地域相近,便于管理
(四)产业支撑,便于发展
二 农村社区自治如何有效运行
(一)以社区单元为依托,探索多种自治形式
(二)以双轨运行为核心,丰富多样自治内容
(三)以草根规则为抓手,强化多层自治保障
三 社区自治的启示与思考
(一)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治有效实现的基本单元
(二)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方能有效促进社区自治
(三)社区的有效自治需以适度规模为条件
(四)社区自治的核心在于激发内在活力
阳光村务:拨开“村雾”见村务——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创新村务监督的调查与思考
一 悬浮式监督:村务何以成“村雾”
(一)制度上墙不落地,有制无序
(二)内容上栏不达意,有名无实
(三)意见上传不反馈,有话无果
二 监督落地:让村务在阳光下运行
(一)监督民主化,让村民做得了主
(二)监督制度化,让权力管得住
(三)监督生活化,让监督看得见
三 阳光村务:在监督中开创自治新局面
(一)约束了干部行为,实现了真正监督
(二)改善了干群关系,减少了基层矛盾
(三)激发了群众参与,培育了民主能力
四 监督升级:在监督中提升基层治理
(一)监督的有效运行在于激发群众活力
(二)灵活的监督形式是实现监督的有力抓手
(三)落实监督要以完善的制度为保障
(四)村务监督是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有效形式
让“小钱”发酵:撬动基层自治活力的有益探索——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基层治理改革的调查与思考
一 小资金如何撬动大自治
(一)自筹性资金,撬动参与大主体
(二)公共性资金,撬动决策大民主
(三)奖励性资金,撬动机制大保障
二 小资金带来哪些大效应
(一)培育自我服务能力
(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三)强化自我监督能力
三 如何用好小资金的启迪
(一)资金效益发挥以提高自治能力为根本目的
(二)小资金活用才能吸引村民自治参与
(三)群众参与是资金发挥效益的关键
(四)利益相关是资金激发自治活力的有效条件
以草根组织助推村民自治再发力——基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社区社会组织的调研与思考
一 让组织建起来:农村草根组织缘何而生
(一)“两大革命”,多元需求猛增长
(二)能力有限,服务供给难到位
(三)因需而设,草根组织应运而生
二 让群众动起来:草根组织搭准自治脉搏
(一)以惠民聚力为基础,聚焦公益,促进社会自治
(二)以富民添力为重点,立足资源,推动经济自治
(三)以乐民提力为保证,丰富生活,实现文化自治
三 让基层活起来:草根组织落地生根
(一)功能落实处,延伸了政府的服务触角
(二)活动接地气,激发了群众的自治活力
(三)组织多类型,完善了基层的治理体系
四 让自治转起来:草根组织助推基层治理再发力
(一)草根组织是助推基层治理再发力的中坚力量
(二)草根组织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满足差异化需求
(三)政府职能转型是草根组织生成的制度性空间
(四)草根组织自治的核心在于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社会反响篇
柳街镇创新社会管理村民自治“我的环境我做主”
村民自筹资金20元,带来的角色大转变
星级评比,民主推选,激发民主自治热情
整治为契机,亲民为民,密切干群关系
散居院落整治 撬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都江堰市柳街镇探索破解农村“新二元结构”
环境整治 老院焕发新生
长效机制 自己家园自己管理
创新载体 促进干部工作作风转变
扫清了院子垃圾 敞亮了邻里心门
15个社区 共建19个集中居住点
每人2元的补贴 给每次评上的“星级户”
村民自筹20元 “我的家园我做主”
一线搜集群众诉求 “院落综合服务团”来了
核心阅读
要管理先自治 居民定决策
有了自主意识 物管费收取率百分百
物业全覆盖 旧貌换新颜
解决大难题 群众得实惠
都江堰市:散居院落综合整治惠及群众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在院落里生根开花
散居院落治理的柳街经验
“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成为常态之举
“都江堰方程式”的延伸
■专家点评
中国地方政府改革创新成果发布
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召开
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在京举行
第二届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暨基层治理创新发展地方经验报告会在京召开
“激活内动力”:新时期农村综合改革的“东莞突围”
“党建引领,院落自治”:打造基层善治的“都江堰样本”
“二长八员,村落自治”: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秭归探索”
第二届地方改革创新成果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东莞都江堰秭归基层治理创新成果在京发布
“激活内动力”:农村综合改革的“东莞突围”
“院落单元,党引民治”:地方善治的“都江堰样本”
“二长八员,幸福村落”: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的“秭归探索”
都江堰“村规民约”规定红白喜事份子钱,只给100元
第二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举行
政府治理创新推出“地方样本”
“党引民治”理念是都江堰打造基层创新的重要抓手
“党引民治”书写基层善治新样本
“党引民治”院落里写出创新大文章
鼓励地方积极探索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