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攀援集: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

纸书售价: 68.0 纸书定价:¥85.0 电子书售价: 34.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美•爱•自由(论纲)
(一) 美与爱是人人都能领悟,因而是无须加以解释,同时又是人人都说不清楚,甚至连哲学家也感到困惑莫解的
1.美与爱是人人都能领悟,都有所认识,似乎无须从身外获得这方面的知识。
2.美与爱又是人人都说不清楚,甚至连哲学家也感到困惑莫解的。
(二) 美与爱虽然不能从其他方面得到确切说明,却能够相互参证
1.美所激起的情感是复杂的,但最恰当的表达是爱。
2.爱所涉及的对象是广泛的,但它的最终指向是美。
(三) 美与爱相互参证,证明它们之间有相同的根基,这就是自由
1.自由有许多不同的含义,这里指的是哲学、美学意义上的自由。
2.美的真正根基是自由。
3.爱同样根植于自由之中。
(四) 美与爱都指向人的自由和完善,但只有把美归附于爱,把爱引向美,它们才不至于失去其自身
1.人人都能感受到美的愉快,因而都喜欢美,但是并非人人都懂得爱美,爱美需要知识、道德和人生经验,需要依凭对世界真诚的爱。
2.人人都能体味爱的滋味,但是并非人人都理解爱的真谛,并真正去爱,爱同样需要知识、道德和人生经验,并需要接受美的引渡。
关于美、爱与信仰的理论思考
超验之美与人的救赎
爱的哲学与美的哲学
一 爱的家族与美的家族
二 爱的秩序与美的秩序
三 爱的历程与美的历程
四 爱的本原与美的本原
五 爱的定位与美的定位
六 爱的意义与美的意义
柏拉图:哲学视野中的爱与美——一种神话学的建构
一 爱神、美、生殖
二 形体、心灵、美本身
三 迷狂、灵魂、回忆
四 结语
今道友信:技术联结时代的爱
美•爱•自由与信仰
一 信仰,赋予生命以意义
二 作为终极指向的真、善、美
三 美:从根底、中途到终极
四 爱:从形式、心灵到世界
五 自我确证,自我挑战,自我实现
回返自然——美学的当代课题
最难舍却自然美
从鉴赏自然中获取教益
人与自然的统一——关于美学基本问题
一 美学基本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直接见证
三 自然美的历史与逻辑层次
四 人、自然及人与自然的统一
从生态学到哲学与美学
一 生态问题对宇宙观与精神世界的冲击
二 生态学的兴起是哲学向现代转向的一个因素
(一)超越理性主义的认识论,确立一元论的本体论
(二)超越绝对人类中心主义,确认人与自然统一为基本问题
(三)超越绝对主体性的思维模式,走向交互主体性或主体间性
三 生态学及哲学影响下的美学
(一)审美活动作为一种生存方式或生命活动的确认
(二)人与自然关系作为审美活动核心问题的确认
(三)主体间性或交互主体性作为方法论的确认
自然•生产•艺术——从赫胥黎论“宇宙过程"与“园艺过程"谈起
一 “宇宙过程":我们面对的自然界
二 “园艺过程":生活资料生产与人自身的生产
三 “宇宙过程"与“园艺过程"中的精神生产
四 感性与理性,人与自然相统一的艺术
五 “发现"、“模仿"、“创造":艺术作为“调节"者
艺术的悖论——积淀在艺术概念里的人类智慧
一 模仿
二 科学
三 镜子
四 表现
五 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
六 再现
七 直觉
八 有意味的形式
九 经验
十 真理
十一 意境(境界)
结论
艺术与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与一个新唯美主义者的对话
一 关于马克思对艺术的三论断
二 新唯美主义有关艺术与美的三命题
三 艺术的界定是难的
论人与文学的历史趋向
一 从理性存在物、社会关系总和到与客观世界对应的主体,文学的历史就是人认识其自身的历史
二 从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性格与环境的统一到主体与客体的对立和统一,文学的存在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
三 从行动的人、性格的人到主体的人,人永远是文学的兴奋中心
对建筑的审美解释
一 建筑凭什么闯入人的心灵
二 直觉—形式层面的建筑之美
三 想象—性格层面的建筑之美
四 生命体验—理念层面的建筑之美
文艺与政治——一个需重新审视的话题
一 理论上的失误与再失误
二 政治是个历史性概念
三 政治对人的三重意义
四 同一网络中的政治与文艺
五 作为政治生活干预者的文艺
六 作为政治观念阐释者的文艺
七 作为政治情结体现者的文艺
何谓美学?——一百年来中国学者的追问
一 王国维:寻求美的标准与文学原理
二 宗白华:美学归美学,艺术学归艺术学
三 朱光潜:把美学看作文艺心理学
四 蔡仪:美学应属于哲学认识论
五 李泽厚:哲学、心理学、艺术学三个视角
六 “后实践美学":美学应为“哲学的哲学"
关于美学学科的定位问题
体验•反思•思辨——关于美学方法论问题
一 从“自上"的到“自下"的
二 从心理学的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学的
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社会学方法到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各种方法的综合
四 体验、反思、思辨
中国美学缺少什么
谈马克思关于艺术的三个命题
毛泽东有关美学的八个命题
第一个命题:“我们根本上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实践出发。"①
第二个命题:“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只有带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②
第三个命题:“各阶级有各阶级的美,不同阶级也有共同美。人之于味,有同嗜焉。"①
第四个命题:“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在于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①
第五个命题:社会生活与艺术“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①。
第六个命题:“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②
第七个命题:“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条民歌,第二条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歌,内容应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对立统一。太现实了,就不能写诗了。"①
第八个命题:“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艺术的民族保守性比较强一些,甚至可以保持几千年。"①
毛泽东:文艺政治学的创立
一 文艺政治学的历史渊源
二 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概念
三 决定的东西是现实的政治
四 “反映"的政治诉求
五 人民群众是政治的主体
六 普及与提高的辩证法
七 文艺政治学的学术地位与价值
邓小平文艺政治学初论
一 政治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二 几个重要的逻辑环节
三 在当代文艺学中的地位
朱光潜的学术品格
重温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命题
一 潜在命意
二 历史渊源
三 理论根基
对传统的现代阐释——朱光潜论意象、意境与境界
朱光潜与克罗齐
谁在接着朱光潜讲?——“主客观统一"说的逻辑展开
一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统一"的逻辑建构
二 李泽厚:美在“主观实践与客观现实的交互作用"
三 蒋孔阳:“美在关系"与“美是多层累的突创"
四 杨恩寰:“审美心理和行动为统一活动"的“审美经验"
五 朱立元:“自我和对象合一"的“审美活动"
六 王旭晓:“审美活动"即“价值活动"
七 从二元论到一元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历史展开
关于审美活动——评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的论争
一 作为美学对象的审美活动
二 对审美活动的不同阐释
三 一个焦点:个体性与人类性
四 审美活动中的自由概念
给实践美学提十个问题
人•美•艺术与自由——读高尔太《论美》的几则笔记
一 关于自由是“主体性心理结构"
二 关于“人的本质是自由"
三 关于“美是自由的象征"
四 关于艺术是“心灵的再现"
五 关于美学与社会实践
攀援——我的学术历程
一 做朱光潜先生的助教
二 第一次登上美学讲坛
三 追寻第一批哲人的足迹
四 《古希腊罗马美学》
五 踏进中世纪学术“荒漠"
六 美是上帝的名字——基督教神学美学的主题
七 不可跨越的中世纪美学
八 为西方美学家们作传
九 进入朱光潜的世界
十 《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
十一 朱光潜的另一份遗产
十二 社会调查: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审美观念的演变
十三 毛泽东有关美学的八个命题
十四 文艺政治学的创立
十五 文艺与政治的三重关系
十六 《走出古典——当代中国美学论争述评》
十七 围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论争
十八 介入文艺本质论争的各家
十九 “自我表现"与人类学本体论、新唯美主义
二十 论争中的实践美学
二十一 给实践美学提十个问题
二十二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美学
二十三 美学的定位、基本问题、范畴与方法论
二十四 《作为科学与意识形态的美学——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比较》
二十五 美学何以本质上是否定的
二十六 另一类西方美学史
二十七 古今两个端点:柏拉图与今道友信
二十八 爱的哲学与美的哲学
二十九 回返自然——生命的根底部
三十 经验之美与超验之美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