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第4辑,2014

纸书售价: 78.4 纸书定价:¥98.0 电子书售价: 39.2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目录

总论
毛泽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
一 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条件和物质基础
二 形成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准备
三 积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宝贵经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和本质特征
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矛盾
二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整体性研究——围绕“四个哪些”的阐述
一 必须长期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 需要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判断
三 必须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
四 必须澄清的若干错误观点
五 结语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产主义内核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两个标志性成果的“重叠现象”
二 把共产主义的底蕴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清除会导致什么?
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共产主义的统一上推进哲学创新
方法论
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经典著作的意义和方法
一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和发展
二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对历史研究的指导作用
三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经典著作
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辩证统一
一 马克思主义立场
二 马克思主义观点
三 马克思主义方法
四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统一性
五 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非一致性
马克思的历史批判方法
一 范畴批判是《资本论》获得其研究对象的方法
二 《资本论》描述感性实践对资本的建构
三 感性辩证法表明《资本论》方法的历史性原则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方法论意义
一 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转换
二 世界历史理论的主旨及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三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民族主体与人类主体
四 从世界历史的视野审视和谋划“中国道路”
《巴黎手稿》的辩证法运用和政治经济学方法原型——“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循环论证问题新解
一 关于《巴黎手稿》循环论证问题的论争
二 《巴黎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辩证法的关系
三 马克思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辩证法意涵
四 《巴黎手稿》中“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建构的原型
(一)“异化劳动”到“私有财产”
(二)“私有财产”到“异化劳动”
(三)劳动的分离逻辑
五 从“异化劳动Ⅰ”到“私人所有Ⅰ”中的“孤立人”问题
试论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
基本原理研究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促进宗教研究的创新与繁荣
意识形态的历史转型及其当代挑战
一 现代国家意识形态的形成及其历史作用
二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蜕变及其历史必然性
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历史转型
用唯物史观科学把握生产力的历史作用
一 生产力、劳动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概念的同异
(一)什么是生产力
(二)什么是劳动生产力,它与生产力和劳动生产率是什么关系
1.从马克思的论述可以看出生产力与劳动生产力的内涵是一致的
2.马克思为什么将生产力又称作劳动生产力,有什么特殊意义
3.决定劳动生产力的要素也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二要素、三要素之争偏离马克思的观点
4.科学是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二 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探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
(一)生产力内部源泉说
(二)生产关系动力说
(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说
(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与源泉
1.人类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
2.人类怎样发展生产力
3.生产力为什么会不断发展
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什么作用
三 “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的是与非
(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的特点
(二)不能把生产力标准作为判断和评价社会主义的唯一标准
(三)不能把生产力决定论错解为“唯生产力论”和“唯生产力标准论”
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问题
一 马克思主义本质的同一性与解读的多样性
二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发展了的理论形态
三 马克思主义原理与马克思主义各主要部分的原理
四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上概括出基本内容
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一 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占有相统一原理的发展
二 马克思关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原理的发展
三 马克思关于所有制两种不同形态原理的发展
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基础性地位
一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生成基础和目标指向
二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中心线索
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生存样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三项进展及其启示
一 所有制理论研究的新探索
二 剩余价值学说的新理解
三 劳动价值论的新刻画
四 在历史整体进程中展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在逻辑
空间的社会逻辑——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空间理论的思考
一 空间的社会化形塑
(一)城乡迁转的空间构建
(二)社会分工的空间实践
(三)阶级对立的空间划界
(四)民族差异的空间图绘
二 社会的空间化厝置
(一)空间占有呈现社会权益格局
(二)空间栖居寄寓人的社会品质
(三)空间筑造表征社会发展轨迹
热点问题讨论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 用西方政治制度塑造中国人的未来之梦,在今天已是暗潮涌动,然而,背后隐含着的却是历史的颠倒和是非的混淆
二 命运引发梦想,道路决定命运,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发展中国,扎根于中国道路之中的中国梦,真正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
三 中国梦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强大影响力和感染力源自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实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近两年关于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和效率问题的争论与评析——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进行分析
一 否定国有经济的观点综述
(一)否定国有经济地位与作用的观点
(二)“国有企业无效率论”
(三)“国有企业垄断论”
二 肯定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观点
(一)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应继续做大做强国有经济,反对私有化
(二)对“国企低效率论”和“国企垄断论”的不同看法
(三)对其他反对国有企业的观点的辩驳
三 对争论的评论和我们的见解
(一)为什么要肯定国有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准确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排除新自由主义的解读
关于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改革发展的一些意见
一 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起干扰作用的某些错误观点
二 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发展的思路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
一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及其特点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主要表现
三 要充分认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严重危害
实现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兼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一 实现中国梦需要制度保障
二 实现中国梦需要制度自信
三 实现中国梦需要制度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认识
一 总体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总体性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性认识
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总体性认识
经典著作研读
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看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
一 《起源》在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发展中的地位
二 文明时代论
三 文明动力论
四 文明进步论
五 从对抗到非对抗的文明矛盾论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经济学—哲学批判——新版《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研究
一 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哲学分析
二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三 物的依赖关系与市民社会的特征
四 超越市民社会:全面发展的个人与自由人联合体
关于重新研究“巴黎手稿”的一个路线图
一 文献疏证
(一)“巴黎时期”马克思的著述和活动情况
(二)“巴黎笔记”与“巴黎手稿”的关系
(三)“三个笔记本”与《穆勒评注》的次序
(四)“三个笔记本”的“逻辑编排版”和“原始顺序版”
二 内容释读
(一)异化问题的引入
(二)异化的表现
(三)异化的根源
(四)异化的扬弃
(五)异化观的变革
三 专题探究
(一)外化、对象性与异化
(二)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
(三)人的存在:类、社会与个体
(四)“现实的人”:本质与现实
四 历史定位
(一)“巴黎时期”马克思与其思想先驱、同道的关系
(二)“巴黎手稿”与《资本论》的关系
(三)“巴黎手稿”与20世纪的资本批判
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试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个理论难点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从私有财产到异化劳动
三 从异化劳动到私有财产
四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相互作用
五 结语
论文札记
当前马克思主义研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应该自尊、自信、自强的问题
关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研究要避免抽象化、经院化、概念化
官僚主义是人民民主的大敌——重温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论述
要把“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
共产党员“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
反官僚主义和反腐蚀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历史任务
我的土生土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我是怎样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
马克思主义真理永放光芒——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三十周年而作
马克思是历史上的空前伟人,是世界劳动人民心中的丰碑
马克思光辉学说真理长驻,绝对没有也永远不会过时
社会主义实践中发生的曲折正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结果
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及其生成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学习体会
一 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和高度升华
二 理论创新成果的生成机制
时评集萃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深刻察析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科学方法
正确引领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指南
有效推进社会科学创新的科学基础
中国梦与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内在联系
一 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发展趋势与客观规律的理论反映
二 中国梦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的实践化,它把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统一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
三 中国梦是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图景表达,始终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指向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