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法人民说

纸书售价: 44.0 纸书定价:¥55.0 电子书售价: 22.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第一部分 法治的中国问题
第一章 法的统治与立国之道
一、法律与战争状态
二、作为案例的君臣政治契约
三、权威典籍中的非鞅论
四、荀子师徒入秦与杂道文化
五、作法自毙的法治精神
(一)作法自毙中的法治精神
(二)政治国家与法律的统治
(三)商鞅的法律理想国
六、结论
第二章 士大夫精神的衰落与法治意识的觉醒
一、梁启超的忏悔
二、士大夫精神与革命特权
三、体用说的逻辑
四、知识分子的反抗与守法精神
五、好人行为有效论
六、结语
第三章 中国法治的自我建构和方向性选择
一、哈贝马斯的提问
二、作为自治体系的国家法律制度
(一)“统”与“治”的辩证历史
(二)作为自治体系的国家制度
(三)民主“四化”建设:有待完成的国家制度任务
三、双重理性的悖论:争取权利与大调解制度
(一)私权观念的兴起
(二)妥协的权利
(三)调解律师的职业伦理
四、谁来赡养老人:孝与国家责任
(一)无赖与父母官
(二)“养”与“敬”的背离
(三)伦理义务与法律责任
五、自由建构新熟人关系
(一)民族国家与文明国家
(二)国家主义意识的缺乏
(三)去熟人化:对抗的现代性问题
(四)自由建构新熟人社会
六、结语
第四章 基本规范的中国实践
一、法律体系的废与立
(一)我国作为政治国家的连续性
(二)废除“六法全书”的政治决断
(三)“宪法缔造者”的法律体系
二、社会主义规范建设的缺失与基本规范的连续性
(一)社会主义规范建设的缺失
(二)法律体系规范的效力理由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连续性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三阶段论
(一)立法框架的形成与“有法可依”的理念
(二)法律体系形成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逻辑起点
(三)法律形成论和法律认识论
四、余论
第五章 启蒙法理学与中国的法制建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法理学解读
二、启蒙法理学的精神
三、法律的正当性
四、法律权威
五、结语
第二部分 权利语境中的新熟人社会
第六章 不被敌人的权利
一、陌生的现代性理论
二、野蛮人叙事与敌我政治观
三、大屠杀与理性
四、不被敌人的权利
五、去敌人化的路径和理论前设
第七章 免于恐惧的权利
一、作为权利的安全需要
二、恐惧与不确定性
自由和安全
未来的不确定性
信任关系的瓦解及其人格缺失
三、功利主义、乌托邦主义与幸福
四、权利问题与自由
第八章 受害人的权利救济
一、自然受害主义和社会受害主义
二、霍布斯的权利问题
三、作为他者的救济理论
四、权利救济与制度正义
五、结语
第九章 哭泣的权利
一、哭泣的权利
二、“情况反映”与领导审批案件
三、司法上访:“审判”审批者的逻辑
四、软性上访权与硬性上访权
五、上访救济存废论
第十章 国际人权法的渊源与全球社会——以《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为分析视角
一、自然权利与西方人权观
二、《世界人权宣言》第1条的形成
(一)第一条定稿之前的不同文本表述
(二)上帝、本性与良心
(三)叠加有序的世界人权渊源和基础
三、人类家庭成员:国际人权法的社会理论
(一)世界社会形成的客观基础
(二)世界公民观念的理论追求
(三)拟制的熟人世界
四、结语
第三部分 民主理论的新发展
第十一章 选举专制主义的起源
一、多数人的民主
二、现代民主是待命名的专制形态
三、民主与人性弱点
四、民主作为不断开发完善的人类事业
第十二章 双重代议民主制
一、本人统治与代为统治
二、从代表制民主走向代理制民主
三、代表制民主的宗教意蕴
四、认真对待代表民主制
五、结语
第十三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民主的实践理性
一、民主的实践理性
二、阶级民主与纯粹代理民主
(一)阶级民主论
(二)纯粹代理民主论
(三)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的逻辑关系
三、人民民主代表制的概念
四、统权与治权的辩证法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第十四章 小康之后的法理学
一、小康社会的政治承诺
二、小康之后的国家目标
三、国家义务与法治建设
四、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五、新熟人社会视野下的和谐世界
六、结语
附  录
附录一 从“穷治”到“富治”:政治承诺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一、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二、“穷管”与“富管”的辩证法
三、依法执政是执政党履行政治契约的标志
四、党规与国法关系的法理解读
五、结语
附录二 政府违法定律与法制建设
一、官不畏法,奈何以法俱之
二、政府违法定律
三、内在制约和外在制约
四、党员的守法义务
五、顶层设计与法律
参考文献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