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基于量化分析的视角

纸书售价: 52.0 纸书定价:¥65.0 电子书售价: 26.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目录

上篇 量化评估
第一章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和对策
一 所有制问题的基本共识
二 认识偏差的表现
(一)第一类思潮:市场原教旨主义思潮
(二)第二类思潮:马克思主义原教旨主义
(三)“所有制中性论”
三 产生认识偏差的原因
(一)偏向私有化的原因
(二)过度强调公有制的原因
(三)综合原因
四 矫正认识偏差的对策
(一)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细节的研究
(二)重视所有制结构的量化研究,认清有关方面的基本事实
(三)合理定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构建客观公正的国有企业评价考核体系;深入研究不同产业合理的市场结构,科学划分国有经济改革进程与涉足领域标准
(四)要量化所有制结构调整的阶段性目标
(五)培育合格的市场活动主体,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建设,提高国有企业等公有制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与生产效率
(六)加强法制建设,严格对市场经济主体经营的外部监管
第二章 理论再思考
一 “国进民退”之争再度引出的理论问题
二 国有企业与民企之间是否存在界定分明的活动领域的分界
(一)国有企业分布的国际经验证据
(二)对经验证据的理论解释
(三)初步结论
三 公有制经济的效率是否必然低于私有制
(一)效率比较的核心难题
(二)英国案例: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图景
(三)对多样化实证结果的评论
(四)初步结论
四 是否存在适度的所有制结构
第三章 所有制结构调整过程的总体趋势与现状描述
一 所有制结构:改革历程与数据描述
(一)改革历程与阶段划分
(二)调整趋势与现状:数据描述
(三)所有制结构现状:资产与就业
(四)所有制结构分布:产业与区域
二 不同所有制经济经营绩效评析
(一)不同所有制经济生产能力
(二)不同所有制经济盈利能力
(三)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创新能力
(四)不同所有制经济的贡献:吸纳就业和纳税
三 本章结论
第四章 所有制结构的估算方法:一个文献综述
一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
二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外延
三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测算指标
四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测算数据
五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测算方法
第五章 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的量化评估: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估算
一 文献中测算方法的不足
二 测算数据说明
三 测算方法改进
(一)资产总额估算方法及结果
(二)产出(GDP)所有制结构估算方法
(三)就业所有制结构估算方法
四 测算结果分析
(一)资产的所有制结构
(二)GDP的所有制结构
(三)就业的所有制结构
五 测算结果的补充说明
(一)估算结果的意义
(二)估算方法评价
(三)如何界定第一产业性质
第六章 中国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
一 第一产业公私资产结构估算方法与结果
(一)农村非土地的公私资产结构
(二)耕地资产价值估算
(三)耕地资产价值估算的经济学依据
二 第二、第三产业经营性资产公私结构延伸估算的方法与结果
(一)第二、第三产业公私资产结构估算方法与结果
(二)对第二、第三产业公私资产结构估算的说明
(三)资产结构的国际比较
三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对非公有制经济贡献的包容性
(一)经济产出(增加值)的估算
(二)就业构成的估算
四 对我国所有制结构发展趋势的若干思考
下篇 政策讨论
第七章 完善法律制度,切实保护产权
一 产权与经济:理论释义
(一)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内容
(二)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离不开法律对市场机制的有效保护
(三)维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是经济稳定的信心来源
二 我国法律法规对产权保护的演进
三 切实保护产权的政策取向
第八章 理顺体制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一 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溯源
二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
(一)新阶段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三 用混合所有制改造国有企业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二)准确发挥国有资本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控制力、影响力
第九章 新常态下的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与建议
一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积累的问题
(一)改革成就与负面形象并存
(二)所有者缺位与监管缺失
(三)国有企业出现分化且与非国有企业的效率差距依然存在
(四)利润分配不均拉大收入差距
二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
(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
(二)国有资本逐步集中于非竞争性领域,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监管
(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推进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
(四)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完善现代产权制度,加速用混合所有制改造国有企业
(六)逐步建立激励相容的内部分配机制
(七)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共”属性的回归及收益全民分享机制
第十章 坚持改革,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一 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依据
(一)理论上具有必然性
(二)现实上具有合理性
二 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发展速度快,但不均衡,且与公有制经济差距大
(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政策不断出台,但制度障碍依然强大,“玻璃门”“弹簧门”依然存在
(三)政策不对等,资源要素“瓶颈”凸显
三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改革相结合,促成宏观混合经济形成与微观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不断壮大
(二)坚持放权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关系
(三)实现自我完善与转型升级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