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重点图书 >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清代“新疆六厅”的王化进程及其社会文化变迁

纸书售价: 48.0 纸书定价:¥48.0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全部显示∨

全部显示∨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 清代“新疆六厅”
二 改土归流与苗疆再造
第二节 研究问题
一 王化进程
二 社会文化变迁
第三节 时空的界定及史料概说
一 时间
二 空间
三 史料概说
第四节 研究现状及创新点
一 研究综述
二 研究创新点
第五节 主要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
一 区域社会史理论
二 总体史理论
三 文化变迁理论
四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清帝国时期的苗疆叙事
第一节 清帝国苗疆叙事:文化动因与叙事策略
一 叙事的社会文化动因
二 帝国苗疆叙事的内在模式与策略
第二节 清代苗疆叙事:本土立场与叙事对抗
一 苗疆叙事的本土类型
二 苗疆叙事的本土立场
第三节 清代苗疆叙事双向思考
一 帝国苗疆叙事的指向与诉求
二 苗疆本土叙事再发现的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 改土归流前的苗疆社会
第一节 传说时代
第二节 羁縻制时代
第三节 土司制时代
第四节 苗疆“生界”政治制度
第三章 苗的分类
第一节 汉人生活经验视野下的“苗夷”
第二节 汉文明坐标:“生苗”和“熟苗”
一 “生苗”与“熟苗”分类
二 “生”与“熟”的结构
第三节 政治统治类型分类区域
一 土司统治区
二 流官统治区
三 苗疆“生界”区
第四节 民族识别标准分类
第四章 改土归流的再考察
第一节 雍正朝的政治形势与“开辟”苗疆的动因
第二节 大一统的梦想与行政成本亏损的现实
第三节 鄂尔泰等人“开辟”苗疆的效果
第四节 改土归流还是设土置流
第五节 弃置“新疆”之争背后的政治博弈
第五章 改土归流与苗疆的政治变迁
第一节 清初贵州的疆域建制变动
一 疆域调整
二 明清两代贵州省行政建制比较
第二节 清帝国治苗方略与“苗疆缺”官制
一 设置“苗疆缺”的缘起
二 “苗疆缺”的范围
三 “苗疆缺”的嬗变
四余论
第三节 清帝国对苗疆人口贩卖的整饬
一 滋生贵州人口贩卖的外部环境
二人口贩卖“禁”与“纵”之间的矛盾
三 贵州流官吏治的腐败
四 “诸苗”抢杀捆卖之风
五余论
第六章 清帝国对“新疆六厅”的治理
第一节 “苗乱”及其原因
第二节 清帝国经营苗疆方略
一 剿杀政策
二 屯军防堵政策
三 民苗隔离政策
四 教化政策
第三节 大治“化苗”
一 “生”与“熟”的区别对待
二 “生苗”→“熟苗”→“民人”
第七章 清帝国与“新疆六厅”互动下的王化进程
第一节 清帝国对苗民国家认同的积极引导
第二节 苗民对清帝国政治权威、司法体系的认同
第八章 “苗疆再造”后的政制变迁
第一节 土司与寨老相结合的基层社会控制
第二节 屯堡对苗寨的封锁与控制
第三节 “苗例”治苗
第九章 “苗疆再造”后的经济变迁
第一节 水陆交通和驿道的开辟
第二节 苗疆城市、屯堡的兴建与汉苗文化互动
第三节 市场设立与商品经济的兴盛
第四节 山区苗寨的货郎担
一 苗疆货郎担:“小历史”中的“大历史”
二 苗疆货郎担的生存空间
三 苗疆货郎担的功能和影响
四余论
第十章 “苗疆再造”后的风俗变迁
第一节 苗疆的节庆、学宫、会馆、庙宇、牌坊、祠堂
第二节 汉苗风俗文化变迁的互动
第十一章 清帝国的苗疆教育与文化控制
第一节 苗疆义学
第二节 苗疆书院
结语 王化进程下的“苗疆再造”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图书

浏览历史

清空记录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