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前位置: 资讯>媒体报道>媒体报道详情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出版发行

发布日期:2017-07-24 13:38

  7月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暨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出席发布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介绍主报告的研究结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姜长云,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谢高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郭沛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学部委员、研究员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超峰等参加论坛并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主持。


会议现场

  赵剑英表示,这本报告是“中社智库”年度报告之《中国农村发展报告》的第二本。去年发布的第一本报告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反响。英国的一家出版社将翻译此报告并定在10月出版,《中国农村发展报告》成为了国外了解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新窗口。赵剑英认为,今年的报告阐述了当前农村转型面临的严峻挑战,论证了如何激发农村发展的新活力和新动力,提出了促进农村发展和繁荣的可操作性建议。2017年距离2020年农村人口如期脱贫还有不到四年的时间,报告在关键时刻出版,既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也对三农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长赵剑英

  赵剑英强调,报告提出了“农村全面转型的高成本严重损害农村竞争力”、“农业机械化亟待转型升级”等八大难题。报告对这些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要“提高农村资源资产流动性”,“探索农村土地国家收储制度”,“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具体政策建议。报告还发布了农村发展指数,这些测评指标对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解农村提供了科学依据,给政府部门制定农村发展政策提供了参考。希望报告在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魏后凯代表课题组介绍了主报告的基本情况。魏后凯指出,目前中国农村发展进入全面转型的新阶段。一是农村发展理念发生了变化,二是农业发展的矛盾已经由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的矛盾,三是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发生了变化,四是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进入持续稳定缩小的阶段。魏后凯强调,农村转型是一种多领域、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转型。农业的转型升级,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高度依赖农药化学品投入的传统农业模式,逐步建立起适度规模经营、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和现代化的农业模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魏后凯

  魏后凯认为,在加快农村全面转型、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中,目前仍存在一些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障碍。一是担心农民离农退地会影响社会稳定,二是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误解,三是误将土地流转等同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四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认识有待深化,五是对工商资本下乡的认识存在偏颇。在体制机制方面,一是各项改革分头管理、条块推进的方式,影响了改革的整体效果;二是农村改革的连贯性、系统性不足,增加了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难度,三是改革的行政性较强且容错机制不健全,束缚了基层创新的积极性。在法律法规方面,一方面是有些禁止性规定已经不合时宜,亟待修改,另一方面是一些指导性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仍需健全。在政策方面,主要是现行的一些政策实际上限制了农村资源资产的流动性,束缚了农村内生活力的发挥。魏后凯指出,加快农村的全面转型面临八个方面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他提出了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刘长全研究员从指数的框架、主要的技术问题、一些发现三个方面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指数及测评报告结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认为,30多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7.6%,但是2016年我们只有6.2%,也是最近十多年来第一次低于预期;围绕人,地,钱,通过深化改革方面还是有很大潜力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

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教授唐忠认为,讨论农业发展指数,应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式和前提,即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的,这种理想状态有什么变化。张晓山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了农业经营模式、农业经营主体怎么样进一步发展、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如何协调各个利益相关方的目标和利益关系等问题。其他与会学者分别就中国已经进入到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的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联动等问题发表看法。


《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